【观影报告】《独行月球》:喜剧之外,还有终极的孤独与浪漫!
文 | 安熊


放映电影:《独行月球》
放映时间:7月30日(周六)13:30-16:00
放映地点:红星电影世界上海吴中路旗舰店
主持人:藤井树
连线嘉宾:张吃鱼(电影《独行月球》导演)

认真科幻,真诚喜剧,纯粹浪漫
因疫情相隔4个月后,藤井树观影团再一次和团友们相聚在电影院,《独行月球》稳稳地承载了我们对大银幕的期许和想念。电影结束,场灯亮起的时候,睫毛上的泪还没干,在欢笑和感动里,度过了满足的两个小时。

电影开场前,积极的团友们早早就到了影院,和几个熟悉的团友聊开心麻花和《独行月球》,大家对电影的初步想象还停留在喜剧的“笑果”层面,等着看沈叔叔和金刚鼠相爱相杀,前一秒豪言壮志,后一秒鼻青脸肿。没想到,《独行月球》硬核又浪漫,恢弘又细腻,有超出期待的深刻和温柔。
小行星要撞地球,全人类齐心协力促成月盾计划,保护家园。被大部队落下的独孤月,独行月球,和袋鼠相依为命,和地球守望相助。科幻是故事成立的背景,也赋予了影片宏大崇高的底色,渺小脆弱的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环月逐日,向希望飞驰,最后化成星环,永远环绕在地球身边。

《独行月球》制作很精良,呈现出直观的科技感,一切细节只为夯实故事情境,让演员表演的信念有所依托,让观众细微的感受都能成立。剧组在6000平方米的影棚实景搭建月球基地,用200吨砂石模拟月面地况,沈叔叔徒步狂奔、驾车疾驰,沉甸甸的每一步,都让登月的实感扑面而来。电影中很多画面都美好且震撼,让人惊叹原来我们的特效已经能做到这样的水准。
《独行月球》情感很纯粹,独孤月单恋马蓝星,凭着这份爱意在月球撑下来。他和刚子难兄难弟,从对立到信任再到依赖,一句“死就死”又燃又man,逃生舱告别直接催人泪下。他在不自知时给了地球的同胞无尽鼓舞和希望,在他绝望的时刻,地球的同胞点亮星星之火,和他双向奔赴。

放映结束后,导演和观影团的影迷朋友们交流了很多拍摄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创作者的温情和诚意通过电影准确地传递给了每个观众。影迷群里的小伙伴分享,看了独孤月和刚子隔着舷窗含泪惜别,觉得好感动,回家后摸了摸小区里的狗子。电影里真情的瞬间触动了银幕前的人,这份可爱的善意也在现实中有了回应。
直击观影现场




【藤井树对话张吃鱼】


藤井树:我们现在在上海,这场观影团是今年我们恢复线下观影后举行的第一场活动,非常激动,也很有意义,看电影的过程里我们笑中带泪。请导演先跟大家分享一下,《独行月球》这部电影里,你个人最感动的一个段落。
张吃鱼:从会不会落泪这个角度来说,我最感动的是人鼠告别那场戏。我从小非常喜欢动物,自己也养了猫和狗,在做《独行月球》的过程中,我有一只养了11年的猫去世了,那天晚上,我在梦里梦到它拍了我一下。当看到人鼠告别,独孤月和金刚鼠手掌相对的时候,这个情境太扎我了,在拍摄现场我就眼眶湿润。

藤井树:《独行月球》我看了两遍,我觉得特别有想象力的一幕,是袋鼠拉车,驰骋月面,让我想起很多年前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有一种向经典画面致敬的感觉。这部电影在制作层面肉眼可见地难拍,整部电影前期拍了多久?后期做了多久?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张吃鱼:拍摄周期是142天,后期从21年4月杀青,一直做到前段时间,做完就立刻交片。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后期工作都是前置完成的,比如大量的虚拟拍摄,比如和配乐指导确定音乐。在前期拼命完成了很多工作的前提下,后期依然做了一年多,挑战确实非常大,很多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算是跳级去打怪的过程。

藤井树:开心麻花一贯给人的感觉是喜剧很强,这次我们看完电影后发现,喜剧没有想象的那么重,科幻却是出乎意料的重,这是一种挺直观的感受,喜剧和科幻两个元素之间你如何做出取舍和结合?
张吃鱼:造成这种感受是因为画面内容大部分都是科幻元素,我确实会把科幻背景做得比较扎实,这恰恰是为了保证喜感能够成立。实际上《独行月球》依然是麻花风格的喜剧故事,只是换到了科幻背景下。因为在我们喜剧里有一句话叫做越真越喜,要让观众相信这个情境,相信独孤月是被落在了月球上,相信他被落在月球上的同时,地球上还有很多幸存者通过直播在看着他。要让观众相信,就需要把背景部分做得像那么回事。如果我按照荒诞的做法,可能观众不相信这个情境,那喜感也就不成立了。

藤井树:从大的主题上来讲,这部电影我的个人感受是拍出了史诗级的浪漫和非常极致的孤独感。史诗级的浪漫在于独孤月从头到尾的行为动力是基于他对马蓝星的爱,而这种爱在我们常人看来就是单相思。第一次见面,电梯上擦身而过,我对你一见钟情,八年里我默默做了很多事,一门心思想着你,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实际意义的接触。这样终极意义的浪漫感是你所追求的吗?
张吃鱼:是的,史诗不敢当,我追求的是我个人风格的一种浪漫,不仅是爱情的浪漫,包括袋鼠拉车,一人一鼠自由自在地驰骋在月面上;包括所有人为了救独孤月,众志成城地亮灯;包括独孤月调头回去救袋鼠的那种热血;这些都是我追求的浪漫。

藤井树:之前我们看《地心引力》、《太空旅客》,同样讲终极孤独,一生注定会在飞行旅程中老去、终结,这两部电影给人的整体印象是非常安静的。《独行月球》特别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个人在月球上,过得非常热闹,整出千军万马之势。这是演员的特质带来的不同,还是原本在剧本中就是这样设计的?
张吃鱼:还是定位问题,这部电影首先定位是喜剧片,大部分时候,我们对孤独的处理方法是反着来的,体现他苦中作乐的那一面。正着说孤独大概仅在第四幕,独孤月知道信号的真相是由袋鼠尾巴触碰出来之后,他有一段非常消沉的戏,说了一段比较走心的话,这是基于影片定位做出的处理。

藤井树:说到两个演员,尤其是沈腾,他太经拍了,好几个镜头是怼着拍,把他脸上所有微表情都呈现在银幕上,这是对演员很大的考验。沈腾和马丽的组合,表演过程中他们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惊喜?
张吃鱼:腾哥这次把独孤月的角色完成得非常完美。对我来说他不能算惊喜,对普通观众来说他一定是惊喜。因为腾哥这次有很多表演是普通观众在他之前的作品里没有见过的,对我们来说,我们知道他有这个能力,原先那些作品没有给他这样的空间,而恰恰《独行月球》提供了这样的表演空间,所以就可以让他把所有的能力都发挥出来。

藤井树:相对而言,马丽其实本身是收着演的,因为她是个领导,不便喜形于色,说白了,放着演对喜剧演员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演法,反而收着是挺难的。另外我觉得导演挺牛的一点在于,让男女主角几乎从头到尾不在一个空间里出现,又建立起极强的情感勾连,这当中,除了演员的化学反应,情节方面的设计能不能分享一下?
张吃鱼:其实所有的电影,核心功能就是推人物关系,《独行月球》主要的人物关系是爱情,每一场戏都在推动独孤月和马蓝星的关系往前走,从马蓝星发现自己落了一个人,那个人是独孤月,到马蓝星制定塑造英雄的计划,结果发现独孤月不太靠谱,不符合计划的需求,人物关系短暂地往下走,再到马蓝星渐渐看到独孤月身上的优点,两个人心有灵犀,马蓝星猜到了独孤月的环月计划,从这个阶段开始,马蓝星一点一点地对独孤月有了好感,独孤月回头去救袋鼠,马蓝星看到独孤月的闪光之处。两个人走出了完整的人物关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里,观众自然而然地就对他们俩移情了。

藤井树:个人的拯救这个壮举本身,结尾有过设计吗?在一开始剧本的结局里,他就是自我牺牲的结局吗?
张吃鱼:是的,这是在我动笔写故事的开始就确定下来的,甚至《Country Roads》这首歌也是一开始就确定的。自始至终,整个结尾从来没有变过。
藤井树:我觉得《独行月球》不算是传统意义的喜剧电影,更准确的说法是一部富有开心麻花喜剧元素的科幻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的审美是贯穿始终的,制作上有诚意,画面设计上有创意,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有时候导演的用意和观众的审美并非总是一致,你作为导演来说,最希望观众看到电影里哪方面的用心?

张吃鱼:其实我所有内容都是拼尽全力去做的,特别希望观众能跟我一起喜欢,比如之前提到的袋鼠拉车这样的桥段,站在我自己的角度来说,它非常有想象力,又非常浪漫,同时能致敬经典。对袋鼠的塑造,我们也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我们的演员郝瀚,在接到表演任务以后,提前一年把家搬到野生动物园附近,每天观察、模仿袋鼠的动作,再经过动作导演的调教,提前进组进行密集训练。到实拍阶段,郝瀚穿着动捕服,用他所有的表演给后期特效提供面部数据和动作数据,后期特效根据他提供的数据,以他现场的表演作为参考,用CG去还原一只真实的袋鼠。这个过程可以这样简单概括,特效是手段和背景,还是希望观众能从电影中感受到快乐。

《独行月球》正在热映,请大家去影院体验这场宇宙级的拯救。
同时感谢红星电影世界上海吴中路旗舰店对本次观影团活动的大力支持!
今日话题
你最喜欢《独行月球》中的哪个段落?
-
藤井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9 16: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