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
这条细若游丝的泉水是从岩石的缝隙里慢慢渗透出来的。 山上植被葱茏,植被好的地方雨水也丰沛。植物吸收不了的雨水会沿岩石底部或缝隙向下流岀,滴水成珠、成线、成溪、成瀑,涧水流深,玉带飞挂,水声潺潺,给这厚重沉默的峰群平添了最灵动的一笔。 我眼前这股涓涓细流,前身或许是天上悠游的白云,遇冷凝结,落地为雨,渗入岩层,不知在山体内经过了多少迂回曲折,弯弯绕绕,流经了多少岩层沙砾,才碰巧在一个罅隙间冲破幽暗,重见光明。它们不曾流经地表,且被岩层里的砂石、矿物质过滤得晶莹剔透,纯净甘美,这样的水才是极好的山泉水。 大山里这样的泉水很多,尽管住在这里的山民家里已通自来水,有条件的人家仍会自己接了管道将岩缝里的泉水引出来供日常饮用。 掬了一捧泉水送到唇边,冰凉、甘甜、清冽,山峰幽壑的气息扑面而来。 茶圣陆羽认为泡茶的水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井水下。对于喜欢饮茶的人来说这可是不可多得的口福,是大自然馈赠的珍宝。每天早晨乐颠颠拎桶打泉水回来泡茶,也是山居里的日常琐事。 这样游丝般的泉水,接满一桶需要足够的耐心与等待。对我来说并不无聊,等待的间隙,有时会在山坡上走一走,此时正是刺泡成熟的季节,山上到处都有这种红得发紫的小酱果,摘几颗用泉水略为冲洗,丢进嘴里,酸酸甜甜,香味浓郁,似乎找到了儿时的味道,味蕾一下子被打开,干脆站在刺泡丛边,随摘随吃,吃得心满意足后,一桶水也差不多接满了。 有时哪里都不去就蹲在泉眼边静静等待,看这来之不易的泉水一滴一滴落进桶里。湿漉漉的水气与山谷里的风彼此交融,无比清爽的凉意扑面而来,贪恋得人半天都不想起身。 偶尓会有一只蓝色蜻蜓从远处飞来,停在杂草间,稍稍落脚。我悄悄走近它,它仍然一动不动,像是毫无挂碍地盹着了。 有水脉的地方一定不会少了植物。岩缝边一片野生鱼腥草冒出了棱角分明的嫩叶,掐了一片揉碎了,那种独特的腥味实在是太过野蛮、生猛、刺激,与之相比,平日在菜场买的鱼腥草气味简直是太过文雅了。做为一种中药材,自然是山野里的鱼腥草更胜一筹。 旁边一丛一年蓬,得泉水滋润,清丽身影,惹人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