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2022年7月书单丨创造历史就是创造未来
最近我在一个豆瓣小组打卡,坚持每天5点起床读书,坚持每月读一本外版书,坚持每本书认真写短评;到目前为止都完成得很好,希望再接再厉。
本月读书仍然以科普和历史为主。标题来自Well-Behaved Women Seldom Make History一书,略有改动。
以下是书单:
科普类
这本书首先是关于生物多样性的科普。作者介绍了“人类世”的概念,说明了在人类生活影响下许多动物正在加速灭绝,气候、水、环境等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影响。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两个结论:第六次大灭绝正在进行中;人类活动是主要驱动力。
根据所有这些事实,作者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把半个地球建成保护区。作者认为,在二分之一的地球上建立生态走廊,为更多物种提供生存的理想栖息地,就可以保留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和绝大多数物种,使稀有的物种逃脱厄运;这种行动将创造一个更复杂而美好的自然界,使我们的子孙后代和地球得以继续呼吸。
需要说明的是,作者的核心诉求是循序渐进地增加保护区的空间和面积;他也许已经意识到,“半个地球“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只能希望人类朝这个方向前进。
原书名是《黑洞生存指南》,关于“生存”二字,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残忍的答案:“一旦越过事件视界,你就应该放弃所有对黑洞的无谓抵抗。你将不可避免地坠入奇点。这注定是一段凶多吉少的旅程……拉扯感宛若五马分尸,压迫感宛若泰山压顶。”(P77)有人猜测黑洞连接着虫洞,可以通过白洞进入另一个世界;本书作者断然否决了这种可能性,认为黑洞是存在的终结,任何踏入黑洞的物质,都会直接湮灭。
这代表了作者的核心观点:“黑洞就是无物、黑洞就是虚无。”据我了解,这个理论未必正确;作者本人也承认,该理论有一个漏洞,即霍金辐射——如果黑洞真的空无一物,又何来辐射呢?更准确地表述是,黑洞在经典意义上是虚无,任何实在化的东西都无法穿过黑洞,但在量子意义上也许存在物质。
作者文采很好,非常敏锐,但有些比喻和类比不准确,读者需要注意。
我与这本书有不小的缘分。翻译《元素周期表何以解释一切》的时候我曾参阅过本书的旧版(接力出版社);后来机缘巧合之下我翻译了这本书的另一个版本(预计今年会面世);再之后我翻译了本书作者山姆·基恩的另一本书(敬请期待)。
山姆·基恩是非常难得的既有科学背景、又受过写作训练的科普作家,因此他的作品能够兼顾科学性和可读性;同时他也拍摄纪录片、玩播客,了解大众和传媒,因此能保证作品的趣味性。山姆·基恩擅长搜罗逸闻趣事,运用丰富而多样的材料,创造出紧张刺激的阅读感;但整本书非常紧凑,不显得散乱。此书是最新版,译文与接力出版社相同,新增了彩图,版式和装帧读起来很合适。
诺奖得主写的科普书,对我而言都是必读的,不仅是因为作者很权威,也是因为他们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底色。除了科学知识,作者独特的故事、经历、思想也会让人大开眼界。利昂·莱德曼是顶级的粒子物理学家,风格以幽默著称。
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书非常多,而这门学科艰深复杂(费曼说,没有人真正理解量子力学),很难讲清楚。这本书至少是讲清楚了的。在本书中,作者表现出了难得的淡定和从容,很少用比喻或类比的手法,而是准确地揭示事情的本质——这意味着本书不那么好读,需要一些耐心,但保证了知识的正确性。
量子论带来了深刻且深远的影响,它摧毁了人的常识和直觉,用不可描述的概念取代可描述的概念,它的结果非常不确定但很实用,是重要且“时髦”的概念。这本书的前六章很好读,认真读就能读懂;第七章开始风格有些变换,不太好读,但影响不大。
热气球是最早的载人飞天技术,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性,但它的主要功能很快就被飞机取代,留给热气球的只剩下娱乐功能。但在本书所描写的19世纪,热气球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全民冒险,可以用于科研、用于庆典、用于娱乐、用于战争,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即使在现在想来,这也是令人目眩的。
在短短的一百来年,围绕热气球涌现出了很多有趣的人物:第一位女飞行员索菲·布朗夏尔、英国的传奇人物查尔斯·格林、跨大西洋航行的约翰·怀斯(John Wise,译者将其译为乔大智,这种译法我不能苟同);在文化领域,狄更斯、雨果、凡尔纳等等都受到了气球飞行的影响,同时又都影响了气球飞天的进程。读本书之前没有料到这个话题如此丰富。
暴永宁是资深而老派的译者,在本书翻译中试图加入一些古典的东西,我觉得有些炫技,没有必要。
历史类
以史料为基础,用虚构的笔法,勾勒出普通人在古罗马的一天,形式很有趣,但内容欠点意思;所以我不准备再读本系列的另外两本。但是,如果未来有《西汉十二时辰》《大宋二十四小时》之类的书,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我对罗马并无特殊的感情,本书描述的哈德良时期的罗马也不让我喜欢:奴隶制盛行,有艰苦的劳动和残忍的刑罚,男性一家之主拥有“可怕的权力”,而女性以各种身份被剥削(作为女奴,作为维斯塔贞女,作为洗衣妇,作为妓女,甚至作为女主人,概莫能外)。这样的世界并不令人向往。我读历史时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浪漫化古代;虽然以现在的价值观评判古人并不公平,但我认为还是应该谨记现代的价值观,才能分辨出那些“从来如此”的东西是落后的,是应该抛弃的。
《乖巧的女性很少创造历史》。这句话来自作者1976年写的一篇学术文章,后来成为一句广泛引用的女权口号;2007年,作者把这句口号扩展为这本书。
在本书中,作者引用了三位女性作者,克里斯蒂娜·德·皮桑、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弗吉尼亚·伍尔夫,以她们的经历和作品为框架(此外还有更多其他资料),勾勒出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付出了极大牺牲(或者被迫牺牲),但常常处于隐形人的状态。书名有两个层面的解读:首先,女性的活动被限制(因为性别);其次,历史经常忽略女性的贡献。本书的重心在于回答后一个问题,即通过资料还原女性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
作者是研究女性史的历史学家,本书中引用的故事丰富、生动,许多事例是闻所未闻的。对我的启示是,不要做听话的人(听话是进步的天敌),不要做盲视的人。
月光社是英国伯明翰的一个科学团体,起源于工业革命之初,创始人伊拉斯谟·达尔文和约西亚·韦奇伍德分别是进化论的创始人查尔斯·达尔文的祖父和外祖父——这个事实是个很典型的例子,说明该团体不仅有非常深入的交流,而且有非常亲密的社会联系。本书中列出了月光社的12个主要成员,其中既有科学家、工程师,也有实业家,这种多元化意味着分歧,但也会产生更激烈的讨论,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组织形式。(他们组成了一群非凡的个体,混杂着友谊、依赖、争吵和忠诚。)但遗憾的是,月光社只是一个松散的兴趣团体,并无聊天纪要,因此关于他们讨论的话题和方式,本书并未着笔太多。本书也较少归纳他们的观点转变,主要是介绍人物的故事和人物的关系,显得走马观花。
这本书的主题非常简单:资本主义的发达剥夺了人类的睡眠。这种剥夺的方式是多元而易理解的:1.夜间照明缩小了白天和黑夜的差距,进而消除了行动与休息的区别;2.技术消费的发达让人不断产生新的焦虑,从而被资本和大公司利用,不断地加速消费、不断地同质化,我们的身体、思想、娱乐、我们的方方面面都接受外部的管控;3.注意力经济,各种内容、各种媒体都试图吸引人们的眼球,生产吸引注意力的电子商品,从而占据人类人们时间;4.电视机把人们从公共空间引开,创造了孤独宁静的私密空间,影响人们的内心世界……等等。
以上这些总结当然是很浅薄的,但这本书很难总结,因为写得很散漫,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在说什么。无论如何,本书描述的情境很让人担忧,也许有一天,通过某一种技术,人类真的不需要睡眠,这是福是祸呢?
从古代的牲畜和庄稼,到今天的数字货币,货币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本系列描述的货币文化史正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无论货币的形态如何变化,其支付、交换、流通的功能都不会变化,是一个很好的历史写作的主题。
本系列共6卷,这是第一卷,主题是希腊罗马时期的钱币。传统的货币与现代的货币并无本质上的不同:用于军事、经济生活、仪式(往水池里丢许愿币),实现人的连接等等;但相比之下,古代钱币的用途更加多元化,比如用于丧葬。货币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它本身,也在于金属开采和冶炼,奴役和战争,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货币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
本书的主要资料来源是考古学,有大量的古代钱币的图片,通过上面的图案可以窥见当时的社会面貌;本书的写作比较学术化,严肃而不好读,但仍然很期待该系列的后面几本书。
往期:
野原新之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双重思想」与「一流智力」 (1人喜欢)
- 公共说理不应该滥用情绪化的语言——从“跪”这个字想到 (13人喜欢)
- 碎片化读书丨不合时宜的问题是有害的 (5人喜欢)
- 从小米汽车事故想到一则希腊神话 (10人喜欢)
- 洗狮子,历史上的第一个愚人节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