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糖果效应告诉我们关系推进切忌太急
因为爱情,我们恨不能一夜白头,却忘记了,爱情需要慢慢经营,慢慢走!
——青玖情感
秀恩爱死得快

从个人的角度,我并不是建议刚刚在一起的情侣,过早的在朋友圈官宣关系。所谓“秀恩爱,死得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们也时常在身边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似乎每次都爱的轰轰烈烈,从心动到生死相许,几乎不需要什么步骤和过程。只要爱了,也就愿意为之付出一切了。
但过后,你却会发现,那个他们原本爱的死去活来的人,不知何时已经悄然从他们的朋友圈消失了。
爱情就这样来得快,去得也快。毫无节奏,也就意味着随时可以结束。
所以,我时常规劝那些“恋爱脑”和“急脾气”慢下来。在了解清楚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之前,不要迫不及待的推进关系。
如果真的碰到了那个对的人,即使战线拉长,也不会将Ta吓跑。爱要一点一点给。慢慢靠近的爱情,总是更加稳定和美好。
想清楚再进入生活

前段时间,工作室里新来的小助理突然向我提出请假两天,理由是要搬家,搬去男友家开启幸福的同居生活。
我没有批准,原因并不是我要压榨员工剩余劳动力,而是她的这个举动很可能是情绪上头使然。在这种事上,直白的阻拦是不合适的,我能做的不过是将事情推后,希望她再多考虑一些,是否要在刚刚确认关系时,就马上开始同居。
《家庭心理学杂志》中有一项触目惊心的数字:
在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有70%的人表示,自己在恋爱中有过同居经历;并且,在这些同居过的情侣中,最后分手的概率是80%。也就是说:100对情侣同居,最后分手的情侣,有80对。
这个调查并不是说,只要情侣开始同居,就一定会分手。但过早的同居必定不会有助于感情的推进,还可能造成一些缺点暴露。
谈过恋爱,有过同居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原本那个在自己心目中,近乎完美的恋人,却在开启同居生活后变得平平无奇。乱丢的脏衣服,不合的饮食习惯,各自不同爱好,都有可能成为吵架的契机。
当然,这些并不是涉及原则的大问题。但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基础不够牢靠,彼此的了解不够多,这种骤然的、毫无心理准备的、一系列的缺点暴露,必然导致关系被撼动。
到那个时候,相爱的双方就会产生,“这还是那个我爱的人吗”的想法。
心理学里的糖果效应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一群孩子4岁时,拿出糖果挨个分给他们;并且告诉他们说:糖果要在20分钟之后才能吃。
而在这群孩子有,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坚持下去,时间不到20分钟,就打开糖果偷吃了。
在这长达12年的追踪调查中,一边观察一边总结这些孩子的变化,性格、做事的方式、耐心等待。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面对诱惑,能够有更多耐心,等到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长大后性格更沉稳,有耐心,面对事情时更愿意花时间去解决问题。
而另外一些孩子,则更外向活泼,不拘泥于形式和规则,常常做出一些大胆的尝试,尽管总是碰壁。
由此,糖果效应说明了一个道理,更有耐心,更善于抵抗诱惑按部就班的人,在面对问题时,总能找寻到解决办法。
在爱情中,也是如此。处于热恋期的我们,总是希望与对方有更多的接触。此时我们的理智被多巴胺所影响,会更加偏向于感性。对方对我们来说,是有致命吸引力的。
但我们可以受感性的影响,却不应受感性的控制。爱情始终需要有它的推进节奏。闪婚、迅速同居,虽然也有幸福白头的,但却是少数。更何况,即使闪婚、迅速同居,也无法跳过彼此了解,慢慢磨合的环节。打乱亲密关系推进的顺序,就意味着要冒更大的风险。

所以,爱要慢慢来,慢慢喜欢,慢慢靠近,慢慢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