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甘愿“浪费”的时间
查看话题 >7月生活复盘|在“后疫情时代”休养生息
一、7月心态复盘
今年目前为止,7月是最开心的一个月了。
7月的天气其实不算好。北方5、6月的天气更加宜人,出门散步可以穿薄薄的开衫,周末爬爬山也不用担心太阳毒辣。但是今年由于疫情,整个5、6月都过得非常压抑。
基于无法言说的一系列原因,感觉自己从没有如此失望过。疫情对于我个人的影响并不算很明显,但周围痛苦的人太多了,已经到了旁人无法“装瞎”的地步。
记得5月时我曾经写——
“我真的好难过。前两年疫情我都还好,今年特别疲惫。不奢求完全恢复,只希望受影响的人少一点、再少一点。众生太苦了,无法袖手旁观、岁月静好。”
6月有段时间工作很忙,但几乎每天下午都打开电视听听发布会。期盼着交通恢复、商场运转、开放堂食...其实我一个居家办公的人,这些对我个人都不算特别重要,但我真的太期盼社会正常运转了啊!
最难过的时候,出门看到一排排商铺大门紧闭,甚至有的广告牌都掉落下来。明明都是昔日火爆的店铺,却一副破败不堪的模样。不知道多么铁石心肠的人才能毫无动容。
还好,一切终于逐渐好起来。
这个重要的七月,无论对于周围环境,还是我个人心态,都是一种修复。

其实想来,除了疫情的好转,7月也并无大事发生。或许失而复得的自由更让人珍惜,感觉这个月心态非常明朗,整个人都特别快乐。
二、7月生活复盘
月初的时候我拒绝了一个还不错的线上兼职工作,所以这个月过得相对松弛(6月刚刚经历完疯狂忙碌)。
自由职业积累一定经验后,其实担心的并不是“没有工作”,赚到可以糊口的“吃饭钱”不算一件难事。
更难的是,如何协调利用好时间:既能把有限的时间花在“刀刃”上,尽量做能糊口还有发展空间的工作;又能较好平衡生活,不让繁冗的工作磨掉自己的创造力和热情。
道理说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很难。如何取舍、做出判断,这一切都没有任何人指导你,只能自己拼命获取信息、保持学习、多多尝试。
我也经历过很长的一段迷茫时间。今年终于想开了。
不往前走,没有任何人能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不如干脆佛系一点。
所以我准备花很多时间,尽情去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情。无论贴近工作、还是纯粹爱好,只有这样才能愈加了解自己、也能慢慢辨别方向。
即使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即使放弃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做事的感觉,永远好于未知的迷茫。
这个月开始尝试写小说。这件事说起来轻轻松松,其实里面有很多细分的旁枝。现在就是一边写一边学,处于门外汉阶段,不知道可以坚持多久。有些真的太烂了,自己都不太满意所以就没发出来。
7月继续佛系发小红书。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本人非常不喜欢小红书的垂直文化(以前说过),所以这一块也没有当作工作来做,纯粹新开个号记录一下家居日常。因为我还挺喜欢倒腾家里东西的,不会给我增加负担感。
7月还在B站(全网同名“徐慢猫”)发了一支长视频VLOG,记录自己居家办公真实的一天。业余时间学一点点FCP的剪辑,喜欢这种学习新工具的感觉。
当然,7月也不是全在休息(毕竟还得赚吃饭钱嘛)。但我发现如果状态不错,即使在做枯燥重复性的工作,也会觉得毫不痛苦,甚至还比以前更积极了。
中旬短短外出了几天。出京去看了姥姥和太姥姥,希望所有亲人都身体健康。

返程时没有和爸妈一起回来,自己在小镇上度过了2天非常悠闲的时光。每天看剧、吃饭和散步,感觉好久没有这么放松地生活了。


那几天远离社交网络,没怎么打开电脑工作。穿舒适凉快的衣服,也没有化妆。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酒店附近的德克士吃“早餐”。2天里我吃了3顿德克士,炸鸡类都好好吃啊!可惜北京的家附近没有德克士,回来后比较难常常吃到了。

7月北京真的太热了,基本上没有办法户外运动或爬山。只有月初和好朋友去了趟香山,月末和家人去了趟颐和园。


其余的“户外时间”,只能指望傍晚后散散步。某天晚上去了石景山游乐场的夜场。这个游乐场太“古早”啦,所以我没对设施抱什么期待。当作遛弯儿随便走走、玩个过山车挺好的。

前几天首钢园区还有一个集市。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宣传,去了之后...我决定除了“大柳树鬼市”,再也不对北京任何集市抱希望了。集市很无聊,唯一的亮点也只能是传统的“北京洋片”了。

除了偶尔的户外散步,本月其余运动都贡献给了家用动感单车。暂时先这样吧,简单省事可持续,而且室内运动不热。
三、7月书影音复盘
说起来有点惭愧,这个月没怎么读书。完完全全读完的好像只有一本——
电影和剧一共看完了9部。其中五部都是英国的《德雷尔一家》(前四季和真实纪录片),另外两部韩剧,日本和韩国电影各一部。

这个月我看完的剧都好好看,没有踩雷或烂尾的。
总之,这个月我对自己的状态满意,工作和生活也算平衡得比较好。
自由职业最大的敌人就是拖延。坦诚讲,拖延的问题对我来说仍旧存在,但我现在对这方面也基本释怀了。并非每日都将工作学习排得极满才是王道,有时候发发呆、散散步、看看剧,只要勤于思考,可能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尤其是我这种做偏向“主观能动性较强”工作的人,给生活适当留白几乎是必须的。很多灵感恰恰来源于生活停下来的间隙,而不是奔跑的过程。
但还是要做事,无论是工作还是新尝试。我发现对我来说纯躺几天之后就会觉得很没意思,还是做出有成就感的事情更开心!
END
如果喜欢
一键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