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禾林蒙氏育儿:为何总让幼儿做手工?和智力发育有关系,胜过许多玩具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0-6岁),陪孩子玩和做手工是两件最重要的事情——蒙特梭利
根据蒙特梭利教育理念,孩子长大后的很多重要的能力,如思维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自我调节和社交能力都是在小时候培养的。
在幼儿时期的敏感期引导他们进行有质量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培养这些能力。億·禾林每周都有手工课,或在手工教室进行,或者户外进行。


做手工的好处可不少
别小看它
手工课是億·禾林重要课程。
为什么总要带领孩子们做手工?这其实是有科学道理的。
人们常说“十指连心”,孩子手部的精细动作直接受到大脑的控制。和爬行、走路这些大动作一样,手部的精细动作同样反映着孩子的发展水平。
在国际上被广泛应用的《丹佛发展筛选测验》,是专门针对0-6岁儿童设计,用以筛选出发展异常、智力落后的孩子,其中就包括了精细动作这一项。
反过来,多给孩子做精细动作的训练,也能刺激相应的脑区,促进大脑和智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億·禾林一直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手工既能让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又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细心。
除此之外,长期和朋友、家人一起做手工游戏,还能为孩子带来陶冶身心,调节情绪的能力。
01
增进感情,提高交往能力
在億·禾林,每一件作品都由孩子亲自完成。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动作慢,怕危险,常常会自己动手帮助孩子去做手工,这其实是违背了做手工的初衷。
在億·禾林的课堂上,孩子们围在一起,观察老师的步骤,听取老师的讲解,而在制作过程中,老师会观察、会指导,会让孩子自己使用剪刀、画笔、浇水等工具,孩子们或单独制作,或合作配合,
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学会使用工具,也能锻炼合作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02提高智商,增强自理能力
让每一个億·禾林宝贝都爱上手工课。
做手工少不了揉、搓、捏、贴、插、撕、扭、拧、接、刻、压、剪、系、涂、粘合等动作,这些平时家长总不放心孩子做的事情,在億·禾林都由孩子自己完成。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孩子使用工具的需求,又能增强孩子手眼协调的能力,加强精细动作的发展。
美国儿童保育委员会指出,精细动作发育得好的孩子在读写能力、数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上都远远超过同龄孩子。如果孩子学习乐器的话,良好的精细动作发育能够让孩子更快入门。


03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在億·禾林,无论手工完成的如何,孩子们都能获得收获。
根据億·禾林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平常注重手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注意力、领悟力、学习力等方面都会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经常做手工,孩子也会受到家人和老师的鼓励,因此会增加成就感和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又会对孩子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

04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億·禾林从不限制孩子的想象。
在孩子制作手工的很多时候,先由老师提供一些事物的图片或者造型,然后引导孩子发散性思维去思考,再调动孩子的制作热情。
老师们从来不限制孩子们的自主发挥。最重要的不是成果,而是在制作过程中孩子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自己头脑中的事物。
这样手工课才能达到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创造力的效果。


05增添生活乐趣
生活中一切都将是孩子创作的素材。
每一次手工,都是让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将美好创意切实落到创作之上。带孩子去户外挖沙、捡树叶、观察地上的蚂蚁等,这总比孩子一直对着电子产品好。
总之,在億·禾林,做手工是高质量的陪伴和玩耍,让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感知幸福的能力、自我调节和社交等能力的关键时期,而手工制作正是培养这些能力和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好途径。更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动手做出自己的作品,是一件让孩子愉悦和骄傲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