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重排本)第四章 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
第四章 对象的区分与心理诊断
第一节 对象的区分
一、对精神病人的区分:主要讲精神分裂症病人和躁狂抑郁症病人的区分问题
1、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特征:妄想、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障碍;(详见变态心理学内容)
2、躁狂抑郁症病人:可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当病人处于狂躁状态与抑郁状态,这两种状态在病人身上可能交替出现,也可能仅出现一种状态。(详见变态心理学内容)
二、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指人格在其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以致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的障碍。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应用
在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过程中运用各种心理测验,提出了下列三点注意事项:
1)要正确选择测验材料;2)不要滥用心理测验;3)测验结果要可靠。
我国目前运用较多的大致有这样三类心理测验: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症状评定测验。
智力测验常用量表有:吴天敏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主要测查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龚耀先等人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等。这类测验可在来访者有特殊要求时以及对方有可疑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测验。
人格测验目前应用比较多有:艾森克人格问卷,此问卷有南北两种修订版(南方为龚耀先修订,北方为陈仲庚修订),以及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等。MMP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人格量表,也被认为是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量表。
人格测验有助于治疗者对来访者人格特征的了解,以便对其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可针对性地开展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MMPI还有助于治疗者了解对方是否属于精神异常范围。
第三节 对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过程
一、对问题的确认和分析
在来访者第一次进入诊室时,下面这些信息必须了解的:
○这个人是谁?其性别、年龄、职业情况怎样?有何重要特征(人格特征)?其家庭背景和生活方式如何?与其有关的文化和环境背景因素有哪些?
○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具体情况怎样(要详细了解)?这样的事情是否经常发生?这事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的(尽可能知道具体的详情)?
○问题是何时发生的?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其时间顺序的重要线索是什么(有些问题常在特定时间发生、如自杀、抑郁常常在春季和大学放假之前发生)?问题发生之前的情境和问题发生之后的情境如何?来访者对这个问题的反应模式是什么?
○问题在何处发生?在什么情况、条件下发生?和何人在一起发生?
○来访者对问题的行为反应是什么?来访者对问题的情绪反应是什么?
○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有些理论学派不太看重对原有的寻求,但若进行仔细的考察可能得到明确的答案)?
○来访者对其自身的问题看法怎样?在来治疗之前做过何种努力?

从4-1图看,在排除了对方患有精神病的可能性之后,治疗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这种分析和确认可能要有下面的过程:
1、问题:由来访者或由与来访者同来的人提出,治疗者要了解有关此问题的详细情况。
2、问题形成的可能原因:问题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多种,这可能与来访者看问题的方法、他对世界的看法有关,也可能与其个人历史、人格特征有关;也可能与其家庭、单位等环境有关;亦可能是生活中发生了重大变故;或与事前的原因、事后的强化有关、
3、对问题的分析:
4、表面的问题与深层次的问题
5、把问题具体化
经过较为深入治疗是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具体分析之后,可将社交困难这类问题分解为:是否有自卑心理(信念系统的问题——可采用改变认知的技术、方法),是否有社交技能差别的问题(行为方面的问题——可采用行为改变的方法技术)
综上所述,对来访者的问题的确认和分析过程,是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强调对深层次的问题的注意,是要治疗者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强调要把问题具体化,是要治疗者注意事物的特殊性。
二、有关心理诊断方面的论述
1、关于来访者的问题:治疗者必须在来访者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出事件的来龙去脉;
2、关于来访者是怎样看待世界的:来访者用于描述其周围环境世界的言语会反应他对世界的看法。他们对问题的思索与看法可能就是引起问题的因素或重要影响因素。
3、关于来访者所处的情景和周围环境:重要的环境因素有七个:个人的、性别的、家庭的、种族的、地方的、社会阶层和文化的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和文化因素对鉴别诊断来说更为有意义的重要因素。
4、关于治疗者的基本理论倾向:要评价来访者,治疗者首先要评价和理解他自身,并了解自己所采用的理论与个人的结构系统对来访者的潜在影响。
5、关于治疗者将要做什么:对问题的评价最终使目的是决定治疗者能做些什么。
三、对来访者言语的分析
合作原则的四个范畴: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四、其他有关问题
1、治疗个案记录
2、提问方式
3、图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