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通、便秘
原文:一卒伤寒,大小便皆不通。予与五苓散而皆通。五苓散固利小便矣,而大便亦通者,津液生故也。或小便通,而大便尚不通,宜用蜜兑道之。
理解:有个人得了伤寒,小便不通,大便便秘。我给他用了五苓散后大小便都好了。五苓散本来是用来利小便的,但是大便也通畅了,原因是身体津液恢复了(大便不干燥)。有的人(用了五苓散)小便通畅了,但大便依然便秘,可以用五苓散加蜂蜜。
原文中的伤寒是泛指外感风寒之类的外感病,和现代的伤寒不是同一个概念。五苓散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日水逆,五苓散主之。”等。可见五苓散的主证有:小便不利,微热、渴欲饮水、胃口不变或胃口变好。五苓散的组成: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关于五苓散的方解、释义和现代研究已经很充分了,感兴趣的话可以取查一查相关文献。我以前很少用五苓散,最近一年来用的多些。个人经验是五苓散对于部分水肿有很好的疗效,特别水肿伴渴欲饮水、小便不多的。受《脾胃论》的影响在治疗脾胃病也会用五苓散来利小便除湿。
一般来说有便秘的话一般就不再用利小便的药物,因为利小便后津液更少了大便会更困难。原文中也暗示了这个事情,所以才特地强调便秘之所以变好,可能是因为津液恢复了。我们再回到五苓散主治及药物组成上来看,五苓散有解表的作用。水饮病是水液在人体分布出现了问题,水液聚集在一块不能很好的分布全身。本来就有水饮病,而表邪加重了或者说诱发了水饮病。五苓散用桂枝解表,白术益气健脾,茯苓帮助白术健脾兼利水,猪苓、泽泻加强利水,且泽泻泄热。一旦水饮解除,自然水液的代谢分布恢复到正常,大便也不干燥难解了。
这里也有个问题很重要,五苓散在《伤寒论》中的服法也强调了“多饮暖水,汗出愈……”,也就是说服用五苓散时一定要多补充水分,一旦病愈,应该不能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