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阿姨
今天晚上从火车站出来上了一辆出租车。启动没多久,前面的司机主动和我说话,原来是位阿姨,说自己已经56岁了,早就办了退休,但现在还在上班。
不禁非常好奇,问她是因为返聘吗。外企员工都是按普通员工(非干部待遇)年龄,被HR要求办理退休,也就是说女的50岁,男的55岁(当然,在现在这个经济情形下,能否干到那个岁数谁都不知道啦)。我上周刚听说有两个前女同事都办了退休了。阿姨说是返聘的,因为年轻人没人开出租了,公司招不到人。我好奇问道那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开网约车,阿姨你为什么不也去开网约车呢。阿姨给我算了一笔账,结论就是扣掉各种费用后拿到手也差不多。但这还是无法解释为啥年轻人最终还是选择了网约车而不是出租车。
听下来似乎只能解释网约车比较灵活,就算今天不出车也不用交份子钱。而出租车就不行。然后从这时候开始,阿姨叙说了公司的剥削。只有医生开出住院病假条公司才允许司机不出车,其他情形就算吊盐水也得出来上班,份子钱一天不能少交。我默默地望着外面马路上的夜景,没想到国企也这样。
因为提起病假,阿姨也顺带提到了年假。说有16天年假(似乎记得是),但公司不会允许她们休的。就算有人一个月做到了,想休一天,公司就会把这天休假折算成100块,并仍然要求他出车,所以员工还是需要交几百块的份子钱,那100块钱根本不够抵扣份子钱。
不能肯定她说的是否是实情,总觉得国企单位不该这样。先不谈工会有没有起作用,这也不符合劳动法。
阿姨说现在生意太难做了,问了她时间,主要是今年疫情以后。前两年也还可以。今年疫情过后,很多商店到现在还是半死不活,很多餐馆仍然不能堂吃,再加上今年夏天上海贼热(其实全球也是),大家就不愿出来,生意惨淡得不行,有时候一个月只挣1~2千元(不确定记忆是否正确)。
我问阿姨以前能挣多少。阿姨说疫情前他和老公加在一起一个月还能挣2万,但非常辛苦,5点就要出车。最好过的是2000年前,俩人加在一起一个月1万,那时候1万多值钱。挣得最多的时候是网约车起来之前,但她的时间记忆和我不太一样。我记得网约车是在2011年开始,她说在2008~2009年左右她和老公加在一起可以挣3万一月。
有时候我觉得互联网兴起,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的改变,真的是很难说清楚好坏。理论上网约车对我们消费者有利,我还记得2011年左右网上有帖子非常愤怒天津车站附近的出租车司机黑,说网约车出来后搞死那些黑司机真是大快人心。但网约车也造成了很多出租车司机收入下降,这还不说老人在街上几乎已经扬手招不到出租车了。再比如送菜App的出现,把很多路边菜摊菜场搞没了。人越来越懒,不愿出去只宅在家里,而那些菜贩生活也变得很痛苦。这种互联网化真的那么好吗?也许我老了,一直喜欢去菜场买菜,总觉得那里的菜有地气。吃饭只喜欢堂食,中午这么大太阳我也要出去吃。这外卖根本没有“锅气”。扯远了。
因为说到了收入,阿姨说她和老公趁当年收入高的时候,买了房子。大概在2000年出头的时候买了宝山的133平房子,精装修大约70多万,后来又买过一小套,所以宝山区大约有200平米的两套房子,租金6300,都给儿子。她很自豪地说儿子大学毕业,现在互联网公司,儿媳妇在医院上班,两人加在一起3万一个月。哪家互联网公司,说是给医院做大数据。我问儿子是写代码吗(说码农担心她听不懂),她肯定地回答不是,说是做数据的。我猜可能是做数据分析或运营?
她说每月还再给儿子4000元。我越俎代庖地说你都已经给他6000房租了。她说是啊,儿子说不要,说反正你就我这么一个儿子,财产以后都是我的,只是早给迟给而已,现在就不要给了。我觉得儿子说得也没错,挺好。
说起来阿姨在崇明还有宅基地(上海大部分出租车司机来自崇明),她妈也有宅基地,未来都会分给她和姐姐。这么听下来她父母家是两个女儿,平分,很公平。
眼看着要到我家了。阿姨很关心地问我的房子是哪年买的,多大,多少钱。在拿出手机扫码支付的当儿,我都一一汇报给阿姨了。
Brahm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新西兰 (8人喜欢)
- 去新西兰的行李准备 (10人喜欢)
- 将journey交给AI (7人喜欢)
- 我是如何省钱的? (6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