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情理与思维逻辑的局限性
我们个体常常会用已经形成的思维去思考自己当前的逻辑和行为习惯,因此自然会感觉到合情合理,逻辑自洽。
这是因为,这里的情和理都是自己心目中的情和理,而不是公认的情和理,思维逻辑也是自己的思考逻辑。
这时候的合情合理、逻辑自洽不一定是正确的。这时候,是应该要想法跳出来思考的,尤其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时候。
比如,在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由于没有真正的分清重要事项与普通事项,紧急事项与非紧急事项的区别以及正确的处理方式,常常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再比如,对规则的轻视,以至于一知半解,最后带来麻烦。
得不偿失、因小失大是结果,我们更应该去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很大一个原因,都是由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想当然。
比如,买房时翻下的几个错误:
1. 以自媒体的Opinion作为依据来做决策,而非个人现状与所处环境的事实情况,蠢!假如当初早些搞定了房子,很多事情都完全不同了。
2. 在不了解现状的情况下,也不做调研和搜索分析,当然这里最初缺乏一个调研方向和框架,这属于知识能力圈的短板,但是为什么没有再深入思考去建立方向和框架呢?
3. 如此重大的资产购置,几乎没有做任何功课:户型、朝向、楼层、周边配套、教育等等。想当然的认为城市天气阴雨天气多,于是选择西向房屋,还为自己的逻辑沾沾自喜。然而忽略了在这个高度,阴雨天气两面朝向几乎一样了,西向直接面对的是路口噪音和较小的中庭视野。而动向的视野明显开拓3倍由于,还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也避免了西晒的痛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