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求爱者
八十年代至九十的上海,只要是个不缺胳膊不缺腿正处花样年华的姑娘,不出意外,都应该遭遇过马路求爱。那个年代的姑娘尤其需要掌握一门拒绝求爱者的技术,不然,可能一出门就回不了家。
在幼师读书的时候,正值十六七岁豆蔻年华,只有女同学的校园生活难免闭塞沉闷,实际上仍有其他的渠道满足女孩子蠢蠢欲动的好奇心。我原本是一名住校生,有一阵子改成了走读,惊喜发现走读生的生活不太一样,每天放学时刻有一大盛事令人期待,那就是带着兴奋和骄傲步出学校的大门,穿过一堆在校门口翘首以待的男青年。这些男青年三三两两,推着自行车,有些是在等相熟的女生,伸长了脖子一个劲的问你,“某某班放学了没有?”“还有多久放学?”……有些纯粹是来搭讪的,东张西望的,来一个搭讪一个,我想肯定有搭讪成功的时候,不然不能这么蠢。这些男青年天天放学的时候簇拥在校门口,无意中形成了夹道欢迎的阵仗,如果哪天放学时候没有他们在,都感觉缺了点什么让人扫兴。
除了在大街上,那个年代陌生男女之间的求爱还频繁地发生在舞会、图书馆、火车、电影院门口……套路都是一样的。如果你以为这些求爱者都是来路不明、不务正业的小流氓,那又过于偏颇,马路求爱的成功率事实上超过想象,我的前老板是个70后,就曾经不无骄傲地向我爆料,他的太太当年就是马路求爱的战利品,当时两个陌生的路人男女在大街上狭路相逢,在芸芸众生之间,他一眼就辨认出了这个要与自己相知相守一辈子的女人,在擦肩而过的瞬间一把拉住了她。说这话的时候,他家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
90年代的一个冬日,吴兴路上几乎没有行人,午休中的我一个人悠哉悠哉沿着街道散步,一个高个子男青年冷不丁从对面人行道拐到我的面前,在两米开外的地方挡住了我的去路,他看上去30岁左右,高大,苍白,消瘦,此时街上只有我们俩个人,我怔怔的望着他,一脸疑问,想知道他要干嘛,于是他开始用上海话介绍他自己,语气还挺诚恳,还提到了他有一处房子就在这附近……好吧,原来是一位马路求爱者,我礼貌地朝他笑笑,摆摆手继续走自己的路,很快就忘记了这件事。
因为刚刚走上社会不久,下班之后会去上夜校,学学外语或者其他技能以提升自己。八九十年代的夜校很红火,教室里总是坐满了人,年轻人上进好学,普遍相信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一天夜校放学,已经八九点,校门口熙熙攘攘,我正急着要回家,突然一个高大的黑影拦住了我,昏暗中我看见那是一个陌生的男青年,当他振振有词开始自我介绍的时候,我猛然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吴兴路上遇到的那位吗?他是怎么跑到这里来的?虽然没有跨区,离我们之前遇到的吴兴路还是隔着几条马路的……大晚上的,虽然有诸多不解,我完全不打算搭理他,立马拔腿闪人。
完全没有想到,大半年过去竟然又一次遇到他,那是在市区的一辆公共汽车上,那辆车前胸贴着后背的拥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挤到了扶杆的边上,靠着扶杆有了支撑不容易东倒西歪,我正打算喘口气,紧紧挨着我的一个男人意外的开始了自我介绍,有些熟悉的上海话口音,在我的耳朵边喋喋不休,一车子的乘客顿时齐刷刷看向我们,又心领神会的装作什么也没看见转走了视线。车子在颠簸中前行,售票员在忙碌,车厢里拥挤且沉默,男青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他说着说着,挣扎着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个硬壳的大本子,说这是他的房本……“好了好了,我知道的,你有一处房子,你老早已经告诉过我了!”我已经忍无可忍,大声地打断他,全车人估计都听到了。他瞬间愣在那里了,一定是在想我到底是谁。在他还没有回过神之前,我迅速下了车。
多少年过去,那本房本还历历在目,那些自我介绍的话一句也想不起来,以至于我永远都不可能弄清楚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