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刊电子版PDF资源2022年2023

财新周刊杂志自创刊以来,就长期在商业杂志资讯类独具一格,经常在同类杂志中销量榜首。财新周刊电子版PDF资源的专业性非其他杂志可比。财新周刊长期报道各种大事和重要财经资讯等,是一款良心杂志。 其中每期的封面报道是很多读者的必看之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笔者精选的其中一些内容,更多完整杂志内容请去看财新周刊电子版。




在中国芯片行业,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被称为“大基金”,一期募集资金1387.2亿元,二期2041.5亿元,代表的是芯片投资的国家支持政策。大基金同时还是元禾璞华、武岳峰基金、中芯聚源等众多半导体投资基金的母基金,以此撬动更大规模的社会资本,投资国内芯片产业。此外,通过持股芯鑫租赁,还为企业间接提供债权融资。
自2014年9月成立以来,大基金以直接和间接的股权、债权投资等形式,扶持了中芯国际、上海华虹、长江存储、长电科技、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等一大批半导体上下游的明星和头部企业,仅持股的上市公司就达到34家,在整个芯片行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2022年7月,当数名与大基金有关的人士陆续因相关调查而失联时,便迅速引发了整个中国芯片行业的地震。
7月15日晚,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开发银行纪检监察组、吉林省纪委监委消息,华芯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芯投资”)原总裁路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华芯投资是大基金惟一的管理人(GP,即普通合伙人),负责基金日常的投资运作。
据财新了解,路军于7月14日被有关部门带走,同日被带走的还有大基金子基金深圳鸿泰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鸿泰基金”)合伙人王文忠。
此后,华芯投资投资三部副总经理杨征帆也被带走。他负责的是大基金的材料设备类投资,并身兼十多家半导体企业的董事之职。
7月16日,紫光集团前董事长赵伟国、紫光集团前联席总裁刁石京以及北京紫光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禄媛亦被带走。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和紫光展锐曾是大基金重点投资的芯片企业。2020年11月,紫光集团因债券违约而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短短两周,多名相关人士被带走调查或者处于失联状态。这些人要么涉及中国最大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机构,要么涉及吸纳大基金最多投资的半导体项目。
此次围绕大基金的风暴,看似来得突然。有近期见过路军的人士告诉财新,路军被带走前还意气风发,为到广州执掌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而高兴。广州湾区半导体产业集团成立于2021年11月,是广东省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而设立的大型产业集团,主要投资粤港澳大湾区的集成电路重大项目,由路军出任首任董事长兼总裁。
-------------------------------------------------------------------------------------------------------
上海徐家汇气象站屏幕的温度读数轻微一跳,攀上了187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40.9℃。在全国最高气温分布图中,它留下了一个深红色的小点。从这个小点发散开来,差不多整个长三角地区都是深红色,像半颗心脏跳动在太平洋西岸。而在整个北半球,气温图上象征35℃以上的深红色和橙红色,广泛分布在欧洲、北非、北美、东亚、中东等地。
35℃是气象学上的一道“分水岭”。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即为高温天气,持续3天以上则被称为“高温热浪”。而根据气温监测,6月13日起,中国经历了2022年首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截至7月12日已持续30天,覆盖国土面积达502.1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国家气候中心总结道。
据财新不完全统计,2022年6月1日至7月19日,全国至少82人确诊热射病,涉浙江、四川、江苏、河南、上海、北京等地,其中9名患者送医后不治身亡。
不仅是中国。短短一个月内,欧洲经历了两轮热浪的侵袭。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均录得超过40℃的高温。6月11日至17日,西班牙全国有829人因高温丧生;7月10日至16日,该国又有510人陨命于酷热。
科学家们普遍认为,极端热浪仅是地球表面越来越热的表征之一,根本原因仍然是老生常谈的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超长待机”的高温天
清晨5时,家住上海市普陀区石泉六村的邓翠霞(化名)早早起床,想赶在日出前开始工作。她在徐汇区一家公司做保洁员,“天气太热了,早点出去凉快一点”。
两小时后,邓翠霞骑着她的电动车返回家中,背上高温蒸汽机、拖把、消毒水等工具再次出门,去另几户人家做保洁钟点工。“8点来钟出门的时候,已经满身都是汗。干活时汗就顺着头发往下滴。”她感叹,“今年夏天太热了,都感觉吃不消了。”
江浙沪地区是此轮高温的重灾区,被戏称为变成了“工折户”。7月12日,浙江全省当日发布54条高温红色预警,打破高温红色预警日发布量最高纪录;7月13日,上海徐家汇站气温达到40.9℃,追平1873年以来徐家汇站观测史上最高值;从7月5日至14日,上海连续十天最高气温超35℃,其中三天超过40℃。7月上中旬出现三天超过40℃,在上海历史上尚属首次。
邓翠霞一天工作超过十个小时,其中近两小时奔波于烈日下。“最热的时候,衣服裤子全湿透,真的是不想做了。”她称,有时在室内看到窗外明晃晃的阳光,“出去就像火烤一样的感觉,步子都不敢往外迈,但没办法,为了生活”。今年夏天太过炎热,邓翠霞不得不减少了工作量,基本傍晚18时30分就提前一个半小时收工回家。她怕“把自己热中暑了”。
事实上,今夏的高温天气已经让许多人中暑,有的甚至被夺去了生命。据多家媒体报道,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7月初接诊三名热射病患者,出现一例抢救无效死亡病例。7月1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三名热射病转诊病人,其中一人因多器官衰竭,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不治身亡。今年6月,郑州一名男子就因为中暑突然昏迷。被
送到医院的ICU病房抢救时,医生监测他身体的核心温度已经达到了42.3℃,体内所有的脏器就像在水里“煮”过一样,多脏器出现受损,最终医生诊断其为热射病。
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表现之一,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出现高热、无汗、昏迷、血压升高等症状,甚至可能导致神经器官受损、呼吸衰竭等。据财新不完全统计,2022年6月1日至7月19日,全国至少有82人确诊热射病,涉浙江、四川、江苏、河南、上海、北京等地,其中九名患者送医后不治身亡。确诊患者多为老人等对温度不敏感人群,外卖小哥、工地工人、农民等户外劳动者,以及装修工人、车间工人、快递分拣员等工作场合降温条件差的室内工作者,其中老年人病例占七成以上。持续高温天气是造成热射病多发的祸首。据中央气象台统计,2022年6月以来,全国先后出现了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分别发生在6月13日至26日和7月6日至17日。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符娇兰介绍,7月6日开始的高温天气过程是2022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高温天气,还具有强度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根据监测,7月6日至9日,全国共有18个省(区、市)出现了35℃以上高温天气;宁夏、甘肃中西部、浙江中东部、上海等10个区域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达37℃至39℃;四川盆地、陕西关中平原及汉中平原等地局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中国气象局7月12日发布消息称,7月6日至10日高温过程中,浙江、云南、四川、甘肃等地5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达到或突破7月极值;其中,陕西、四川、宁夏、甘肃等地31个国家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酷热天气在多地打破气象纪录。6月20日,山东济南最高气温40.3℃,成为十年来最高气温;6月28日,河南郑州6月高温日数达19天,打破1951年以来的历史纪录;7月6日,甘肃陇南文县最高气温达39.8℃,比有记录以来历史极值高出0.7℃;7月7日,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最高气温创有记录以来新高;7月13日和14日,重庆沙坪坝的最低气温分别为33℃、33.2℃,连续刷新当地最低气温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