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写作《除恶》,林东林。


August 2022 169Pages
通过摄影获取的图像可不可以用来写作?它是诗,还是散文(小说)?不是,那是什么?一个四方形的图像,一种由像素明暗构成的素材是否具有符号的足够抽象度?上百张按序编号的图像是否有一个需要阐述的主题?它们有没有秩序,还是混沌?被集中印制在一册书里是什么意思?除了规定了一种阅读方式。它不是相册,不是一部摄影集。它被称为一次写作的理由请详见作者在内文中的自述。


林東林 詩人,小說家,著有《迎面而來》《三餐四季》 《人山人海》《跟著詩人回家》等各類作品多部,現居武漢。
关于《除恶》 ——林东林 1,这些是另外一种文字,最广泛意义上的文字。它们就藏在哪些明暗之中,谁都见过。2,它们并不是文学的,也不是艺术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在某个瞬间确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我所能做的仅仅是拍下来,不加任何程度地干涉和所谓的“创作”。3,世界并非是黑白的,但之所以以黑白形式呈现,是因为选择了这样的拍摄模式。作为最基础的色彩,黑白以及黑白之间的过渡对对象物有一种本质性的描述和呈现。4,到处走一走,看一看,十之八九是晃眼而过。没有过的那些,其中一部分就以图片的方式存留了下来,又有其中一部分就以书页的形式集结在了这里。是什么让它们没有被晃眼而过?当时,当地,几乎都是出于某种直觉,某种与技艺并没有多少关系的直觉。 5,一只鸟,一匹马,一只猫,一条狗,一行字,一朵花,一顶草帽,一架梯子,一串露珠,一个人,它们被固定下来,永恒性地存立于方寸之间,这首先出于途经的偶然。6,其次,出于某种必然,一个途经者被它们吸引进而举起镜头去捕捉的必然。他捕捉的是他所缺少的,进而是与他一样的、有可能的途经们者所缺少的。以形补形,以意补意。7,对我,对所有被窄化了或者正在被窄化的人而言,无论何时、何地,那些人、物身上散发出来的本然的壮阔,源自于血肉的热烈,都让我们汗颜。与它们的天然俱足相比,我们的千疮百孔是一望可见的,而为了弥补这种残破所进行的所谓文学,所谓艺术,之矫情,之做作,也是一望可见的。但这并不是文学和艺术不需要存在的理由,就那么一说。 8,尽管可以被决定性瞬间的理念解读,但它们的诞生却并非是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它们不是出于一个摄影者之眼、之手,而是出于一个写作者——或者更根本地说,一个人——之眼、之手。一个人拍下了什么,要大于一个写作者、一个摄影者拍下了什么。9,有深山老林,有异国他乡,有城市街巷,有村间地头,有废墟旷野,这些地方出现在我的视野之中并非是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是仅仅作为它们本来就是的那种地方,一句话,它们没有为了迎合我或者其他人而被改动过,在这种意义上,它们是“天然的”,我也力求在画面中让它们继续保持这种天然。一个人要做的和应该做的,也许仅止于此。10,它们的出现并不是意义化的,也不需要用赋予意义去粉饰。意义也是“恶”的一种。11,创作者的可恶很多时候就在于创作,自以为创作,自以为是地创作。事实上哪有什么创作?相比于文字,图片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它的创作性,降低了它的“作性”。安迪·沃霍尔用镜头一动不动地对准帝国大厦8小时零5分钟是有道理的,杜尚把小便池送去参加展览也是有道理的。一个真诚的创作者早晚有一天会走到创作的对立面。12,但并不是说你把镜头一动不动地对准帝国大厦8小时零5分钟你就成了安迪·沃霍尔,你把小便池送去参加展览你就成了杜尚。你和他们之间还隔着一个太平洋,外加一段永远也没办法逾越的时间。你也不需要成为跟着吃螃蟹的那列长长的队伍中的一员。13,而是说,不要动不动就把那些什么构思、理念、认知拿出来,它们也不是你的,装到你脑子里也不是你的。一个创作者,永远不要成为什么创作者,穿着四个口袋的马甲、背着一兜子镜头的摄影师和窗户里面皱着眉头正襟危坐的写作者应该永远是你的敌人。14,胭脂山庄,李员外强府,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员外在厨房刷小龙虾,我和张羞在客厅闲聊。你那些照片也可以出出,他说。对九里达这么一个独立内容平台而言,这或许也不失为一种路数,在这么一个年月尤其如此。图文并茂,图在前,文在后,图是未来的也是过去的,或者说图比文字天然性地更接近于人,更接近于人的观看和思维方式。15,名字来源于其中的一张照片,照片中一堵墙上的两个大字——除恶。这是近年来广为出现的一则标语的中的两个字,它构成了包裹着我们的日常场景的一部分,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空环境,有时候甚至会让我们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是“恶”的一部分。从广义的角度说,我们,每个人,当然也确实都是它的一部分。 16,中午,12点46分,此时此刻,几朵白云在浅蓝色的天空中缓缓飘移着。我看着它们在飘移着,也不止我一个人看着它们在飘移着,但是仅此而已。如果有谁拍下来了它们,写下来了它们,然后大言不惭地将之命名为创作,那就是恶,那就是恶上加恶。

致力于策划当代小说、随笔、文论、诗歌或难以归类的写作。它追求的与其说是推出,不如说是发现,发现那些隐秘而自我、坚定而新鲜的原创作品并赋之以一种特定视觉形式。
收藏微信:haodeya30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