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hopee中国台湾站,我们可以卖点什么(上)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Ov2Fu-L371h60j6t6lJfQ
来源:fuwork studio
期待关注以上公众号,一起探讨职业的自由,分享探索经历!
--------正文--------
去年夏天开始的时候,我加入了朋友的开店小分队。契机是我闲得没事要搞什么创业,想拉着她一起。本来想做啥已经记不起,反正结果就是,她听完我的叙述,转头问我:“你要不要加入我的shopee店铺,还有个朋友一起”,我说……好。
于是,我们仨就蹭了一波跨境电商的热度,开启了十年前淘宝店主的打怪升级之路。
在跨过了取名以及店铺注册这道坎之后(这道坎的苦难……哎……),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卖什么。

对于个人/小团队运营来讲,起步阶段最好选定一个主攻的细分领域产品,在选品时建议优先考虑供应商条件
1)品类的选择
我们的解决思路是:设定需满足的条件,求交集。我们罗列出四个方面的约束条件,再综合自身的情况做出最后的选择。由于平台机制的设定,如果是大陆个体店铺,那么中国台湾站是必选项。因此我们这里的设定条件均以台湾地区市场为基础。
条件一:市场需求大。细分市场体量的大小体现的是业务发展的天花板,市场体量过小的细分领域对于经营者来说要求更高。所以,市场需求是我们首要考虑的硬性条件。
条件二:本土供应不饱和。台湾市场总体较小,若涉及领域是本土供过于求的产品,作为跨境电商我们无明显优势。
条件三:符合目标客群需求。我们定位的客群为年轻女性,这一群体同时也是shopee的主要用户群体,对产品流量更加友好。
条件四:领域知识学习成本低。由于我们当时处于兼职状态,没有过多的精力学习新的行业及产品知识,因此我们决定避开那些需要大量学习新知识的领域,例如我们不太懂的3C产品等。
条件五:外部因素,包括竞品,物流,平台政策,供应链以及个人喜好等。
综合这些条件以及shopee平台公开数据和站点周报,我们确立了以收纳品为主的产品线。其实当时除了收纳品之外,包括母婴用品,美妆,服饰类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细分领域,重要的是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挑选自己有感觉有想法的产品。
“为什么我们选了收纳品呢。这主要是……我们仨作为女生界的泥石流,在美妆服饰这些上面实在没有什么显著优势“
确定了品类之后,我们又将产品线按照使用场景再次切分成三小类:包括居家收纳,旅行收纳及办公收纳。到这里,选品之路才正式开始。但彼时我们还没有预料到,噩梦也从这里开始了……

2)选品之路
(这里是弯路)
在选品上我们的思路也是一以贯之的,先提出约束条件,再在合适范围内自由发挥。对于选品的定位,挑选条件以及分工,我们以惊人的速度达成了一致,并且迅速的上架试水。但在阶段性复盘时候我们发现……在这件事情上,理论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但不多。
我们没有自己的工厂,所以在选品这件事情上,产品和供应商变得密不可分。供应商决定了采购和物流成本,一个好的供应商可遇不可求;但同时任何一个供应商的产品线跟我们预期的产品系列也无法100%匹配,优先供应商意味着选品条件要妥协。
到底是从按产品去挑供应商,还是按供应商挑产品呢?我们最后权衡之下的结果是,优先供应商。因为同一个供应商的产品打包销售可以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竞争力,那是我们当下最迫切的需求(这一点会在产品营销部分进一步阐述)。

在这个结论出来之前,我们已经上架了上百件产品。这个结论意味着,我们要重新梳理一遍产品目录,再做补充和修改。不仅如此,产品的定价体系和规则也要随之变动。我们花了上百个小时完成的产品甄选和上架,此时还要再来一遍。而且由于shopee平台的政策限制,我们这一动作变得愈加艰辛……
此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当然是……齐齐躺平,找代运营上架产品!
这是多么正常的一步啊,让熟练工减少以更少的时间上架更多的产品,我们只要制定规则和付钱就好啊!甲方爸爸谁还不会做呢,。这听起来多么美好啊!
然而,用我们合伙人阿猫后来的话说,躺平的时候,往往就是噩梦开始的时候……
--------未完待续--------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