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战后吉川英治的″大众文学“(四)》陈再明22、8、10
四,十二岁开始投稿,全被退稿
吉川英治八岁时,他父亲在一家贸易行做事,便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能开一家贸易行。吉川在小学二年级时,学校放学后,每天便要到英语老师家里,学习两小时的英语。九岁时,又被送去汉学老师家里学习汉学。夜校老师叫冈鸿东,水戶人。他读完《中学汉林》后,开始读《论语》、《小学》等中国书。吉川自己这样说:″我一生最讨厌的是英语与牛乳,我实在想看的书是文学的书。″
吉川十四岁时,小学毕业,成绩尚称人意,若要考入中学当无问题。可是,他父亲却要他辍学,命他去″丁稚奉公″,到一家″印章店当小学徒,三年无工资。″川村印房″的师匠带他彫刻印章,他的活都是从外边兜来的,一般是海关、法院、市公所送来的活。有一天,他的学徒工被老板辞了,说他在俳坛名人川村吴竹先生家干活时,不务正业专作俳句。由此,吉川便失业在家。
吉川在家,正逢父亲因财务纠纷坐牢,没人管他。他就天天跑"古本屋″(旧书铺)东找西找爱看的古版书,买回家焚膏继晷地读。当时《万朝报》每周发表的短篇小说正在征文,他不知投了几次稿,从未被选上,只有一次被选为″选外佳作",但不揭裁在报上。他从十二岁开始便在《少年》、《少年界》、《少女界》、《女子文艺》、《中学文坛》、《中学世界》、《秀才文坛》等少年杂志无一不投稿,可是全被退稿。
吉川每天打开报纸,只看″职业介绍栏″,他一定要找到一份工作。有一天,被他找到″南仲舍印刷行″的活版工,月薪十四钱。上班没多久,又改天作″行商″,带着日常用品挨家行銷,商品有肥皂、发油、口红、白粉等。先要缴保证金,每天结帐,利润分摊。后来,吉川又换了几种工作:建筑商小工、税务局小工、杂货店小店员、新闻广告店小店员、造船所小工等等,就在造船所当小工时,受了工伤入院医治,这时吉川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