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学会游泳的
查看话题 >游泳二三事
到今天为止,是我学习游泳的第二年,作为一枚二十几年的旱鸭子,从没想过自己能学会游泳。
为什么要学习游泳?
这个问题我想了一阵,脑海里闪过的画面是童年跟小伙伴相约去泳池,看着他们在水里畅游,而我只能在浅水区站着,那种手足无措的感受,历历如昨。
那之后我就再没去过泳池了。

作为旱鸭子最近一次去泳池的时间是在18年那会儿,下班后跟几个同事相约去泳池,看着同事像鸭子一样在水里畅游,一会儿钻水一会儿狗刨,而我只能在浅水区费劲扑腾,还呛了一肚子水,那种感觉很不好受。
这两次去泳池的窘迫经历在我内心播撒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在岁月里慢慢发芽。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学习游泳的渴望变得愈来愈强烈,到了20年夏天,我终于开始学习游泳了。
一、初学游泳的感受
第一次站在泳池里的时候,我的身体在发抖,尤其是当水没到脖子处的时候,呼吸开始变得急促,整个人极度慌张。
平时很少下水的我,对水是恐惧的。
这种恐惧远大于第一次学滑板的恐惧,学滑板大不了就是摔一跤,都是在自己熟悉的空间,但学游泳不一样,水里是陌生的空间,一旦掉进去就会溺水,想想都头皮发紧。
刚开始练了很久的换气,但并没有减轻我的恐惧。
真正对水不恐惧是从能顺利游一个来回开始的。

通过教练系统的培训,在岸上的蛙泳腿练习、手臂的划水姿势练习、在水里的换气练习、蛙泳腿推水的练习、手臂划水结合蛙泳腿的练习。
量变产生质变,在训练的过程中,水感培养出来了,我对水的恐惧也就减轻了。
后来,我经常在健身房的泳池游泳,第一次在健身房泳池能独自游一个来回的时候,那种成就感是极其强烈的。
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能从一个恐水的人到学会游泳,甚至开始享受游泳。
最大的变化是有天我在泳池游泳,游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有个小哥掉了泳镜在池底,于是我毫不费力地潜到池底捡起泳镜还给他,放在以前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二、学自由泳的感受
蛙泳学会后,我经常在泳池里游蛙泳,但游久了有点枯燥,老是一种泳姿游来游去没什么挑战,尤其是看别人游自由泳游得既优美又放松的时候,心里开始蠢蠢欲动了。
今年夏天,我报了自由泳课,跟着教练学自由泳,但自由泳的学习难度跟蛙泳比起来,上了一个台阶。
翻了一下我学自由泳时写的学习日记,前八节课都在练习姿势,而且每次训练完都累得够呛,真正能顺利游一个来回,是在第九节课的时候。

教练说,这是量变产生质变,训练的次数多了,对水的感觉越熟悉,自然而然就会了。
但我想到了荷花开放的故事,在前49天的时候,荷花只开满了半个池塘,在第50天的时候,荷花开满了整个池塘。
荷花最后一天的开放速度等于前面49天的总和,这是积累和坚持的力量。
说到水感,在学习自由泳的时候,我对水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在水里打腿的时候,能感受到通过快速打腿产生的波动推动我前行,在划手的时候,这种感受更明显了,将水从前推到后,产生的推动力能够使人匀速前行。
除此之外,身体保持拉伸的状态能减小阻力,提升游泳的速度。
水是奇妙的,看起来温柔绵软,但却柔韧有力。瀑布下的水是气势磅礴的,山涧中的水却是柔声柔气的。
三、突破自己熟悉的环境
这两年,我一直在求知的路上。
越求知,越发现自己无知,并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就像《象与骑象人》里讲到的:人生最重要的道理,是无法用“教”就学得会的。
普鲁斯特曾这么说:智慧不是别人给的,一定得靠自己去发现,走过无人的荒野,无人可依靠,无人能卸除我们的责任,只有自己的智慧才是最后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唯一观点。
就像学习游泳这件事,虽说有教练在传授知识,但如果自身不去勤加练习,不去体会总结反思,也是没办法学会的。
学习游泳算是突破我熟悉的环境了,从陆地环境到水里环境的切换,从熟悉到陌生,从恐惧到不恐惧,从不会到会。
也许看起来我的外表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我的内心多了一份坚定的力量。
要继续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呀。
我是周末时光,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欢迎一键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