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从老家回来的第一天,家里两个宝宝重新开始了古诗、绘本的学习。大宝每天至少要画一幅画,小宝每天有一个玩玩具的个人时间。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我做了和在老家一样的事情,提醒、监督、鼓励,但是起到的效果却相差很大。 我自己的事情也是如此。我在老家的学习、工作和运动统统中断了。我每天会因为没有完成每天的事情而焦虑,同时也对这个环境无能为力。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从前期的焦虑,到中期无奈接受,后期我开始思考我该怎样打造一个适合自己和孩子的环境?
我每次回老家情绪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在这里时光都变得缓慢起来了,除了长期在这里生活的人在缓慢变老,其他好像都没变。屋后那个喜欢唠叨人家事情的姥太,现在见了我还是会把东家西家的事情说给我听。我妈一直说要收拾的院子一直放在那里,隔壁大爷还是不打招呼就推门找我让我帮他看看手机哪里出了问题。当然他们也在变化,从前一起打麻将聊八卦变成了刷抖音。我在每个想安静的时间里,都能听到我妈的手机在唱戏。 在这里你没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一切都是开放的。没有人关心你想做什么,你现在需要什么?也可以说是他们没有界限感这个词。在一些情况下这是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学习和成长一点忙都帮不上。 我和我妈讨论,希望在我看书的时候妈妈可以保持安静。我妈的观点是我听我的戏,你看你的书。我想起小时候的场景,我妈在那打麻将,让我在一旁写作业。道理是讲不通的,讲到最后就是我的问题。那时候的我是个小学生,无力改变。现在我是一个成年人了 ,我还是可以想到一些方法的,我对自己说。 经过梳理和思考,我意识到这不是她认知范围内的事情,一方面是因为她没有读过书,另一方面听戏是她的一个兴趣爱好。所以我想到一个方法,就是教我妈读书写字。之前也有过这样的念头,但是因为种种因素没有实行。这次我决定实施起来。 我在知乎上扒了一上午教老年人读认字学习的经验贴,抖音上也搜了相关的视频。甚至还查到当地有一所老年大学,但是距离有点远,还是自己教吧。然后开始买教材、买本子和笔,还买了一小块白板。可惜我还没收到全部的东西。我妈她老人家就去了安庆骚扰我妹妹去了,我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 虽然这次没有让我妈走上读书学习的路,但是之后我回老家就可以让我妈和我同一个步骤了。当然最好的是在老家不要呆太长时间。 对于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我们父母那一代是没有意识的。现在年轻的父母对这块都很重视。 这次我回老家最大的感受是安静、缓慢和单调。风景再好,天气很热也没心情时间欣赏了。尤其是家里俩个娃找不到小朋友玩。只能窝在家里看电视。 村里现在几乎没有年轻人和孩子。如果说平时有年轻人在家带娃,暑假大都去了外地,到孩子爸爸那里去了。爷爷奶奶带的孩子,也都去了父母身边。也有一部分年轻人在县城买了房子在城里带娃补课,也有一些在镇上租房看娃上学的。在村里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连我妈自己都说农村人越来越少了。看着在家的俩娃没有小朋友玩,我妈也心疼对我说:明年你们也不要回老家了,老家啥玩的都没有。 开心最喜欢的是镇上的一个大广场,有很多健身设备还有周边的一些小朋友。小宝每次出门看到小朋友就高兴的和人家打招呼,反正也不认识,我也很坦然。 好不容易见到我发小的老婆了,这是我在村上见得无数不多的年轻人,我俩还不熟。我高高兴兴的和她打招呼,那种感觉就像好久不吃肉的狗,好不容易见到一块肉虽然不能吃,看看也高兴。虽然这样说自己不太好,但是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 她现在在镇上带娃读书,偶尔回来看看,暑假孩子在镇上补课。虽然新的教育政策禁止补课,但是我们那个镇和县城没有多大影响。 从老家回来以后,见到楼下的梅子,他们要搬家了。因为孩子开学要上初中,已经报好名了。现在已经在学校周边租好房子了,接下来她的小生意也将搬到那边了。虽然没有在这买房子但是他们的脚步跟随着孩子。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学区房,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就像浅水养不了大鱼,雄鹰需要一片天空。大到学区房,小到父母的以身作则都很重要。在对孩子满怀期望的时候,要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