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出国以后才知道的事
查看话题 >说说澳洲的“高考”制度
这事儿说起来惭愧,我基本上孩子算是散养,以至于儿子现在十年级,准备选课的时候,需要跟老师开个碰头会,我邮件也没仔细看,以为不是必须的,就推给我媳妇,我媳妇也是一样,看了个大概,说不需要,结果错过预约时间。后来好一番周折,才重新跟学校老师预约成功。心里十分愧疚,不是个称职的父亲。
以前其实一直就很糊涂,也没听说有什么高考,澳洲的大学怎么申请呢?我以前就想着到时候总会知道的——现在终于有点概念了,也是基于对儿子的惭愧心情,这几天好好地看了一下,记录下来。当然这些可能对于那些狼爸虎妈来说肯定是早就耳熟能详了,对于国内不了解的,可能有一定借鉴意义。
澳洲从七年级到九年级成为junior high school,十年级到十二年级成为senior high shool,其实就是初中高中,但是基本不分家,就是一间学校。具体记不得,但我印象中从8-9年级就开始实行选课制度,主要的必须学,有些课可以选,同班同学上课未必在一个教室,我儿子说有的同班同学他还没说过话,这种制度非常像我们的大学制度。
到了十年级,选课更多也更有导向性,这次重要的家长见面会,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家长选课意味着什么,和孩子将来的一些职业规划,当然,你可以把这事儿笼统地看成我们高中时代的文理分科。
现在是八月份处于十年级的第三学期,此时需要确认六门课,以及两门备选课。这六门课中两门是固定的,也就是数学和英语是必须,但是按照要求不同,可选的等级也不一样,类似于数学有基本数学(可能适合偏文科),更深入一级的数学(适合理科),以及数学最高级别的选修课,英语也有类似的。至于其他的选修课那就多了去了,林林总总三页纸,大概四十几门课。比如物理化学音乐生物历史经济心理学中文法文各种各样,这些都是为了上大学做准备的,当然如果有不想上大学的,可以直接选择一些职业课程,甚至可以半工半读,电工、技工、护士这类。
所有的六门课程每门课成分为四个unit,都修完了,可以拿到二十四个学分,如果达到二十分,就能顺利从高中毕业,拿到毕业证书,这里面给了一定的冗余。
但这些课怎么和大学挂钩呢?我从昆士兰大学的网站找了一个牙科本科课程,它就列出了申请该专业的前提条件。昆士兰十二年级或者同等的一般英语unit3,4需要完成,而且至少是C也就是及格,化学unit3,4也都得完成,也至少是C,ATAR分数至少是99。前两项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后面这个分数就类似于高考分数。从0到99.95.

所以从这儿就能看出,高一的课程选择,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能够报考的专业,这就要求学生从高中的刚开始就要开始考虑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当然这些课程的前提条件并没有那么苛刻,大部分的大学专业入学前提都不会超过三个预选科目。个人选课的四门课程,能够极大程度的涵盖未来想学的专业。备选的两门是指有时候万一选的课程没有人选,可能就不开了,那你得选一个别的,跟大学选课非常类似。
再说说高考成绩,高考成绩的ATAR,是从学生的十二年级,也就是高中最后一年开始考察,六门课的unit3,unit4,计入高考记分,六门课中选择五门较好的算最终分数。最终分数一部分(我没记错的话是50%)由学校考核决定,另外一半由校外考试决定——这才是我们的高考部分。
某一科目的记分也和我们传统概念上的记分不一致,类似于要进行一定的统筹规划,比如你某一科目100分的卷面上打了95分,但不代表你最后就得了95分,假如这考试特别难,95分就你一个,那这个分数最终折算可能是99分,同样,如果你打了99分,可是有很多人都达到了这个分数,那也许你最后的分数会变成92分。
最终根据六门中的五门课的统筹规划后的分数,再折算ATAR分数。拿着这个就可以申请大学了。
当然,看上面的图片,你可以看到还有一个分数是IB,那是另外一套课程系统,不是所有的澳洲学校都有只有少数精英学校有IB,有了IB的记分系统就不会拿到ATAR分数,但是IB可以用来申请海外学校,国际通用,这个我就没有细研究了。
我个人的最大感受,或者说跟我那时候的不同就是高中时期的导向性就比较明确,并且将最后的分数分布在一年中,学校有50%的成绩,并非一战定输赢。我儿子的作业大部分都是assignment,类似于设计一个问题,写一篇小论文之类,可能跟大学的学习模式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