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记 2.0
在一个降了温却依旧闷热的夏日午后,读完了肖全对三毛的追忆录,并附上一些珍贵影集。终于促使我打开电脑,敲些什么。在这个很“快”的时代,我好像已经慢慢丢失了写日记的兴趣,也可能是因为懒惰吧(笑)。也不知道以前初高中那些每天都记日记的同学们,还是否保留这一习惯呢?
读完这本书,在没有凉席的床上,听着风扇呼呼的声音,沉沉睡去。一个多小时后,又被楼下幼儿园小朋友们吵吵嚷嚷的活动声惊起。卧室的房间有一面落地窗,窗外长着一棵大树,因为拉上了书桌的窗帘,所以整个房间时常很昏暗。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吹风扇,其实是一件还蛮惬意的事情(当然是比不上山间的清风和明月)。可实际上,我并不喜欢风扇,小时候还不让家里人开,整得大家烦躁难耐。我的道理是,那是“人工”鼓出来的风,所以我更不喜欢空调。但是夏天,尤其是今年这个异常炎热的夏天,离了空调,那是万万活不下去的。我们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便利和轻松,却同样也要忍受工业革命导致的气候变暖与环境恶化。又是一个无解命题。说到吹风,立刻映入脑海的是小时候夏天,外公外婆喜欢用的蒲扇。拿上一把蒲扇,在弄堂里搬几个座位,一群老人在那聊天、下棋,这应该是很多人童年回忆里的场景吧。去宁波的时候,第二间酒店其实备了一把这样的蒲扇,可惜我们没用上。
每次读三毛,总能让我泪流满面。小时候的暑假,读《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撒哈拉的故事》…每次都忍不住感叹,世间怎会有如此真的人。说她理智清醒,其实她也很冲动迷茫。读了这本回忆录,更觉得她真是矛盾。但矛盾所在之处,也是人性魅力光辉之处吧。如今三毛逝世已经三十多年了,物欲横流的社会,读书成了很奢侈的事情,这样真的人,便更是微乎其微了。三毛的初恋让她感到痛苦,可是她写道,“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地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我无数次对她的文字共情,正如无数次被她后来与荷西的爱情所感动,她感谢初恋在青春期教会了什么是爱,之后才能更好地让荷西走进她的内心,也是众多男子中唯一一个走入她内心的人。当年我读的第一篇三毛,讲的便是她和荷西结婚的故事,心中觉得浪漫极了。而“浪漫”两字,都是三点水,所以浪漫其实是有波折的,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后来她追忆当年和荷西的结合,说自己要是18岁,那一定不会嫁给荷西,因为她觉得荷西肤浅。可是其实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自己的肤浅,所以没有看到荷西身上和其他男孩不同的品质,比如他热爱天空、自然,这样的人定是一个有趣丰富的人。我当时想,我不也是这样吗!我想不管多少岁,她都一直影响着我,我们要永远怀着想要走遍世界、看尽山河的美好愿望,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人生中,探索和发现未知的美好。要怎么去活,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要怎么去体会这种生活。就带着这样的疑问,追寻这些答案,一路前行吧。马陷落沼泽,心流浪天堂。
这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暑假(笑,这次真的是最后一个了哦,没有人想再读书了)。就在刚刚,收到了职发老师九月开学前活动的消息,不禁感到一阵厌烦。从前,喜欢被老师“布置任务“,觉得这是光荣的,代表了我是一名好学生。现在,我终于开始厌烦这些无法彻底拒绝的任务,因为自己那尚存的责任感。又也许是因为,长大后发现时间真的很宝贵,人生如此有限,我更愿意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花在家人身上、花在周围亲近要好的人身上。但也要承认,这是变老的体现吧><以前的假期我从来都坐不住,天天期盼着开学,可以坐在课堂里记笔记,如今我希望假期的时间再长一些,与此同时也会偶感焦虑,焦虑自己怎么不够努力,怎么不好好学习了呢。旁人要是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觉得我娇柔做作,可我就是这样一个内心想法很多的人呀!于是乎,又想起三毛总是喋喋不休给家里人写信,讲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那些事儿,在荷西辛勤工作(海底爆破,这是个啥工作?)回家后,也会不厌其烦地诉说。然而她却只能得到家人和荷西只言片语的回应,还为此深深感到失落呢,觉得是不是他们都不再喜欢自己了。我想,对于表达欲旺盛的人来说,还真是如此!但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包容,是最沉重和清澈的爱。
其实,这样不算太忙碌,可以自己安排时间的暑假,也让我开始琢磨起其他没有实习更为清闲的同学的生活,琢磨起那些家庭主妇的生活,包括我妈。我想,如果不是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很难在大家“卷生卷死“的环境里,悠然自得过着自己的暑假吧。可即便是再强大的内心,日复一日在等待家人归来中度过,也是很难的啊!虽然中国社会不像东亚其他国家(日韩),主妇患抑郁症的概率没有那么高,但是否是因为中国主妇的自我意识没有觉醒呢?抑或是主妇大多在一二线城市,发展普遍较好,所以娱乐活动也相对较多?不太明白。
最后,最近过了几天情绪管理弱者的生活,还是要在此再记录一下,以示警戒。所谓情绪管理弱者,便是一件不开心的事情发生了之后,就觉得其他事做起来都不得劲,吃饭都不香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自己的狭隘和嫉妒。话说回来,在爱情里又有谁会真的没有狭隘和嫉妒?从前我喜欢自夸,不知何时开始倒是也热衷自省了(不知为何,脑海里冒出来的竟然是爬龙门石窟的那一天,顶着烈日看到大佛,那一刻突然觉得“将心比心“,只有佛祖才能做到啊。((又突然想起,三毛回忆录中,肖全疑惑,为何三毛最终的归宿选在了敦煌,于是决定去莫高窟一探究竟,终于被鸣沙山所征服)。虽然我的自省,一半是真心,另一半则是玩笑话,实则还是希望被人夸奖。在佛教的教义中,贪嗔痴是为三毒,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而无法得道。所以爱情也好,生活也罢,亲情更是如此,心中永远要有良善,作为一切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