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大二转专业——(建筑学)优秀学姐成功经验谈

姓名:陈YH
绩点:4.02(第一学期-第一年失败)4.48(三学期平均-第二年成功)
原专业:同济大学2020级经济管理大类—2020级汽车造型实验区
转入专业: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 (降一级)
艺号印象:这一路走来怎么说呢?看到你的不易和坚持,也看到了你的隐忍和努力。当成功来临时,我和你一样都是激动和感动。我相信这两年的画室学习经历,你早已和画室的老师们成为了一家人,是朋友,是亲人。很高兴能够倾听到你的喜怒哀乐,也很荣幸这2年认识到你这样一位优秀的女娃儿,理想成为现实了,接下来的路程还很遥远,希望你勿忘初衷,砥砺前行。全体老师真诚的祝愿你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日子里快乐,健康,积极,一些都好!

一 转专业初衷
我对建筑学专业的兴趣要从小时候说起……
1我的建筑早教:从小就喜欢自己捣鼓折纸和立体建筑纸模的我,慢慢地发现在手工的过程中我非常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而手工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的空间造型能力和对事物究根究底的耐心。我很明白设计类的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手工制作主观能动性,这些都算是我的“建筑早教”。

2在虚拟世界里满足建造欲望:从摩尔庄园、奥比岛的家园装修到模拟人生、无人深空、城市天际线、动物园之星、文明6、冰汽时代……我个人对制作小世界的强烈欲望让我喜欢上了这类建造规划类游戏。此外我有轻度的游戏收藏癖,很喜欢收藏各种3A大作,这些游戏不同的魔幻世界观下的场景美术给我带来了不同的震撼,这让我感觉买下这个游戏就好像买下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非常享受在游戏里面“逛街”、欣赏各种建筑的感觉。游戏对我来说已经成了非专业人士接触建造的一个很好的媒介。

3高中的懵懂:到了高中时期我大胆地梦想着我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永恒的纪念,当时初步了解到建筑师这个职业,我立刻就认为“建筑师是很容易成为英雄式人物的职业”,所以从一开始我对建筑学就抱有懵懵懂懂的执念。(那时候在脑海里把建筑师这个职业给神化了,没有太客观看待这个职业,其实不太可取)
我的兴趣播种于童年,才逐渐演变成了对建筑的好奇和向往。
……以至于我的目的性一开始就非常强……当初知道同济有一个建筑学,但也不知道这个建筑学是同济的王牌,高考前也没有了解过分数线,就抱着“我要去建筑,同济有个建筑”的心态填了志愿,但没曾想差了7分——从此正式开启我的转专业之路。

二 转专业的准备过程
我在转专业的同学中其实算是一个失败者。我的转专业故事分为内耗的第一年和忐忑的第二年,前后两年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同样想转建院的你一些警示。
内耗的第一年
怀着强烈的目的性,20年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后我就已经在网上自己到处查怎么转到同济建筑的攻略了,当时就查到了19级跟我现在一样坐在电脑前写下这些转专业经验的艺号前辈。(不得不说画室通过知乎来扩大宣传真的妙啊)
一番<终于找到组织>的激动之后,人在珠海,电话已经打到上海方老师那里开始咨询情况了,当时他给我指了一条路——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去建筑,可以先开学转到学校的汽车造型实验区,这个专业大一大二在设创学习工业设计,上课内容跟建筑学很贴近,同是设计门类它的上课和作业的模式很贴近(以设计课题为单位作为作业)。于是我提早了半个月就飞到了上海到画室准备开学的实验区考试,当时每天画车车的我其实非常迷茫,我的目标和我现在能够到的相差有点大,<进去就想转出来>的纠结让我在面试的时候也没发挥好。虽然最后还是成功进入了小班,但初入校园的我因为各种不适应在绩点上面栽了跟头。知道绩点很重要,第一学期想顾着绩点但心里又挂着画室的练习,导致整个人非常分裂,最后两头都没有顾好——第一学期4.02的成绩让画室的老师都为我捏了一把汗,画室的课也因为大一繁忙的学校课业和自己找的各种拖沓借口给冲掉了。后面我才意识到,我真的应该先拥抱自己的专业,一定要珍视属于自己独特的一份经历,而不是逃避它,我想这也是建院真正想招进来的学生。
也请一定要记住,现在大一的考核要求是50%的绩点+30%的艺术素养成绩+10%面试成绩+10%综合素质分,从近几年的考试变化可以看到,绩点的占比越来越高了。
知道大概率无法挽回的我还想再赌一把,寒假期间我在家把画室发的同济建筑速写的本子全部临摹练完,之后又开始找同济建院孙彤宇老师的《建筑钢笔画技法》进行练习,再后来就是去查各种建筑人视角度照片进行照片转速写的速度练习。

大一下学期我开始经常去画室刷脸,在此我非常感谢听我倾诉内耗苦衷、到考试之前一直给我提供帮助、提醒我催我去画室上课的程老师。每周我都会抽半天时间去练习素描、画10张速写、上画室的设计课(内容是:速写、立体构成、平立剖面图、鸟瞰图、室内平面图、马克笔的使用等等)。而面试我是自己提前两个月从自我介绍开始准备的,在自我介绍里尽可能地在2分钟内丰富自己的经历,之后再根据自我介绍里面挖的坑去给自己设置老师极可能会问到的问题,准备好问题的答案去填坑。在课余时间,多看建筑相关的入门书籍(网上有很多建筑入门书单),逛逛B站的建筑相关内容,了解一些行业内的趋势,为灵活应对打好基础。

最后在考试前夕,画室还自己出题进行了两次考试演练,这两次演练对我来说非常重要,题量跟真正的考试差不多,这两次演练可以帮助你掌握好一小时半的节奏。


第一年结果出来,竞争这么激烈的考试其实可以预料,笔试和面试都发挥的很不错,但是这个所有竞争者中排倒数的绩点拖了我的后腿。这个时候方老师给了在画室里不知所措的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抓住学校在大二给的最后一次机会,再来一年。
忐忑的第二年
之后的一年半里我转换了心态,放心拥抱工业设计,拥抱汽车造型,给自己的失败留好退路,心态的转变也让我之后的三个学期绩点都稳定在了4.7以上,冲淡了第一学期的耻辱。
大二转建院需要在大二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向自己的学院提交转专业申请书(注意:只能报一个专业,且一个专业只录取一个人),由教务老师通过OA系统从内部将你的申请递交到建院教务处,之后就需要自己时刻关注建院官网的信息通知栏等待考试时间安排啦。(大二转专业详情要求可查阅学生手册、建院官网文件)

今年上海的疫情让一切变得不可预测了。可能难遇第二次这种情况了。封校期间,画室的老师们还是开了每周一次的网课,谁更能管得住自己谁就能成功,遗憾的是我的精神内耗还是没能止得住,在封校的情况下,每天的能量非常低,万幸考试调整到了七月份期末周结束且已经回家的时候。
在忙完本专业的期末作业之后,我终于抽出了20天的时间专门准备考试,得益于第一年的准备,我的应考策略搭建得很快,艺号APP(画室拥有自己的app)里专门的转专业网课录播给了我快速复习回顾的可能。

今年的考试也像2020年那次一样调整为了30分钟笔试+5分钟面试,笔试越来越偏向小设计,艺号安排的设计课应对的正是这一趋势。笔试内容从往年的简单几何体素描发展到静物光影素描+速写再发展到小设计+速写,考试难度在慢慢增加,而想转专业的同学更是需要有多年转专业经验的画室来为你提供帮助和及时的资讯。
今年结果出来以后我像范进中举一样在家里手舞足蹈了好久。从大一到大二,从害怕被人知晓转专业到从容向自己的目标前进,在实打实的努力准备之外,内心的焦虑痛苦、迷茫无措给我的18、19岁烙下了深刻的烙印。
三、画室的学习过程,对画室的课程安排和老师的感受
我其实是画室的隐形人,因为本人的拖沓惰性和从初高中养成的自我为中心的习惯,我很少在画室里露面,我的惰性绝无仅有——老师就曾经批评过我“我是最早到画室来报名,结果是来画室来得最少的一个”(哭)。
第一年的结果也证明了我的<精神内耗>并没有帮助我成功地逃避掉痛苦和失败。
后来大一下学期来画室刷脸,负责教素描的老师和负责教设计课的老师见到我这个<稀客>来了也一样耐心从我的进度开始教起,我也在那段时间非常频繁地通过微信来给老师发每周地练习,老师的耐心让我的焦虑渐渐消失了。
艺号的方老师可以给你提供很多转专业相关的信息咨询,帮你打破信息差,负责素描的老师们在你每次来画室坐到画板前那张vip座之后每过十几分钟过来跟进一下,负责设计课的郭郭老师会耐心讲评每节课后每个同学交上来的设计/速写作业。
这两年的经历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人是需要信息的,是需要社交的,是需要帮助的。



四、如果要转专业要怎么选课,怎么安排时间学习,提高绩点的方法和技巧
其实大一第一学期的选课没有什么操作的余地,大一上学期基本上都是公共通识课(高数、大英、大类入门导论课)、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两门政治课。
在此我提醒各位学弟学妹千万不要没有提前事由申请怀着侥幸心理笨戳戳地去翘课,我大一上的绩点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因为作业忙不过来非常<幸运>地翘掉了一次期中测试……
大一上学校通常都会衔接高中生的节奏,让你们尽量累一些,保持高中的节奏,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门课,绩点是肯定不会差的。在这里建议在暑假先提前学起来高数,这可以极大幅度地减轻你学期间的压力。
一定要平衡好自己的课业和去画室的频率,一周两到三次(素描+设计课)为宜,课下认真完成画室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且多看书积累建筑课外知识就可以啦。
汽车小班的特殊性:我们这届就因为有很大的漏洞,导致一半的人不用考核直接递交申请就可以转到设创,但是现在小班已经改革,这条捷径已经被封住了。小班大一的课业更加繁重,更需要找到平衡点,欢迎对汽车设计非常感兴趣/想转建院的学弟学妹来问我~

五、对于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和提醒
1 大二下学期封校期间我内耗严重,每周都找学校的心理老师倾诉,她当时对我最大的建议就是“不要不敢去做一件事”。转专业的同学压力都很大,多找老师沟通、倾心会非常有帮助。另外转专业不是不能说、不好意思说的事情,这是你有自己执着的方向的证明,坚定地默默努力就好啦。
2 特别注意,以往转建院是不用降级的,但是得在暑期补掉总计16学分的设计大课,可现在建院暂时不在暑期专门设置补课了,我凭汽车小班原本在工业设计(大一和建院专业在一个大类,设计课可互抵)学习的优势免除了第一年的补课,以不至于连降两年。
3 在了解行业的时候看网上各种对建筑行业的申讨我是感到很沮丧的,可能现状确实如此,但是这不该演变成一种对还在这个专业/还热爱这个专业的人的嘲讽热潮。随着我本身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也慢慢融入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算法等内容的时候,我开始把“转行”“劝退”看作是一个建筑界求变的信号。当初因为时代的变迁,建筑师们找到了属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功能决定形式的方法论,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建筑行业也是无比振荡的,而现在行业震动也许也意味着下一场建筑形式改革的到来。建筑行业在转型,市场的饱和逼走一部分人之后传统建筑业会回归正常、不疯狂亦不落寞的状态;而建筑的数字化革新和供物理世界建筑师尽情发挥的元宇宙概念也将拓宽建筑的影响面。如果实在担心现在的建筑行业现状,其实本科的专业也不一定非要成为我们以后职业的选择,同济的建筑教育将全方位地提升你的美学素养和设计思维,设计界都是相通的,建筑教育会深入你的骨髓,对你以后的职业和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对于转建院,谨慎考虑,认真对待,祝愿你能成功!
希望我对我自己的复盘能帮助到正在考虑转专业的你,欢迎学弟学妹们找我问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