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针灸课笔记(25)- 足太阳膀胱经之气海俞至会阳、背部痛的单椎治疗、八髎穴、膏肓穴及肩胛痛治疗

十-17、气海俞与大肠俞穴
1.第十五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气海俞。它靠近肛门,可以治疗痔疮、腰痛。
2.在病灶周围选择穴道就是近取穴,在四肢上找穴道就是远取穴。
3.第十六椎下外开一寸半,是大肠俞。顾名思义,它在腰椎的位置,作为近取穴可以治疗腰痛;同时,大肠的问题如便秘、下利,都可以治疗。
4.这些穴道的意义是你要知道位置,才会选择穴道下针。如果病人说我腰痛,痛中间,病在督脉;痛两边,病在膀胱经。
5.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形,有的人内脏没有病,只是背痛,如何治疗单椎的痛?
举例一,如果病人痛在十三椎,其它都很好,你就下针十三椎旁边的三焦俞穴。若想增加疗效,就在三焦经上的子穴上下针。
举例二,病人的脾脏很好,四肢没有身重、关节也不痛,就是第十一椎痛,你可以下针脾俞,再下脾经的子穴商丘。这就是导引术。针一下到脾俞,第十一椎就开始热,这就是在告诉身体:我要气血集中在这个点上;这时你下子穴,气血也回流到第十一椎。
十-18、关元俞至白环俞穴
1.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叫关元俞。男人腰痛、女人妇科都在这下针。
2.第十四椎以下,通通可以直针下。直针下时,要直接下在一寸半的地方,不要斜针下一寸的地方。放片生姜做隔姜灸也可以。
3.第十八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小肠俞。顾名思义是跟小肠有关系的。它作为近取穴,可以治疗腰痛、痔疮等。
4.第十九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膀胱俞。除了治疗腰痛,小便失禁、妇科病等,都可以在这下针。
5.第二十椎下外开一寸半就是中膂(lǚ)俞,靠近臀部。可灸可针。可以治疗肾虚、消渴病,大小便问题、腰痛或妇科赤白带。
6.过去中医认为“十女九带”(十个女人中九个都有赤白带问题)。因为过去的妇女足不出户,接触外面环境比较少,什么事都闷在心里。
7.在第二十一椎下外开一寸半,接近我们的尾椎骨,就是白环俞。这个穴道接近阴部,像疝气、大小便,腰酸背痛、妇科赤白带,通通可以在这治疗。
十-19、八髎穴与会阳穴

1.八髎穴是全身上下最小的穴道。八髎穴有八个点。
2.从督脉第十七椎下外开一寸半到膀胱经小肠俞,中间约七八分的地方,就是上髎。八髎都统归上髎管。
3.上髎统治所有的腰痛——不管你的腰痛在哪个部位。妇女不孕症,可以针或灸上髎。阴部的治症,也都可以用上髎穴。
4.上髎穴很小,大概像绿豆这么大。下针时可以用一寸半的针,左右找到一个洞,扎约一寸的深度。遇到体格大、厚一点的,就拿长一点的针下。因为要下在骨头里面,但不要下很深,碰到骨洞下五分就够了,这才是穴道的正位。
5.次髎是在督脉跟膀胱俞的中间。作为近取穴,从腰到脚麻,像阴茎痛、睾丸痛、妇人赤白带,都可以下次髎穴。
6.中髎穴就是中膂俞跟脊椎骨交接的中间。治疗妇人绝子、赤白带等。
7.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
8.八髎穴的治症雷同。我们稍微把它们区分一下,其实临床上都差不了多少。比如大便下血,它是痔疮漏血或大肠岩(癌),你可以在下髎治疗。妇人不孕,可以灸上髎中髎。
9.会阳在尾椎骨外开一寸的地方。治症跟附近这些穴道差不多。你要知道这个穴位,如果有病人说我这边痛,你就要知道它属于膀胱经。
十-20、附分穴与魄户穴
1.膀胱经在上背部分两条往下走,第一条是在督脉外开一寸半,另外一条是从督脉算外开三寸,两排从这一路下去。所以第一条介绍到会阳以后,我们会回到上面,从附分开始讲。
2.从第二椎陶道穴下外开三寸,是附分。附分是手足太阳之会,像肩中俞、肩外俞、大杼都可以治疗颈项肩背,是一样的治法。重点是你要知道这条经痛,所属的是督脉还是膀胱经。
3.第三椎身柱下外开一寸半是肺俞,从肺俞外开一寸半,也即是第三椎下外开三寸,叫魄户。
4.肺藏魄。它叫魄户,是因为跟肺俞靠的很近。这些穴道很接近,有加强效果的目的。所以肺有问题时,你在肺俞或魄户下针都可以,灸也可以。

十-21、膏肓穴
1.整个膀胱经里,以膏肓这个穴道最为重要。膏肓无所不疗。大部分是灸和放血。
2.膏肓穴非常好用,但穴位不好找。书上写“四椎下”,这是四椎和五椎,我们把五椎分三份,这是 二,这是一。从这开始外开三寸,叫膏肓。平常膏肓都躲在肩胛骨里面,治疗时一定要把肩胛骨打开来。所以,我们让病人反着坐,前面抱一个枕头,一抱肩胛骨就打开来了,膏肓才出来。

3.在灸膏肓时,可以灸一百壮到五百壮。在灸完膏肓后,如果嘴巴燥渴、嘴唇干裂,那是因为你整个胸腔都是热的,气很旺。但热气停在胸腔是没用的,还没有达到治病的效果。
这时你要再灸少腹的穴道(关元/气海/中极/石门/阴交)与足三里,让气往下导,让气导到小肠里去,导到脚底,才会达到治症的效果。因为我讲过,脚是热的就没有癌症,就没有心脏病,就不会中风。
4.当你在灸膏肓时,胸腔和肚子里会一直咕噜咕噜叫,这是水的声音在跑,表示灸对了。
5.膏肓穴是起死回生的妙穴。像遇到重病或当你不知如何治的病症,就灸膏肓。但灸完膏肓后一定要灸足三里。不然嘴唇都会裂掉,舌头都干了,讲话的声音就好像磨沙子的声音。
十-21-1、背部肩胛“膏肓痛”的治疗
1.膏肓痛很常见。临床上,运动或干活很卖力、身体处于紧张状态,背部拉扯力量很强,就会伤到膏肓穴。膏肓痛起来的时候,像螺丝刀钻进去,像扛着三十包的米一样。
2.当初上帝设计人体膏肓这部分时,一定是在打瞌睡——他应该在这里放静脉,却放了动脉,就造成人们常常受伤。因为动脉是浮在表皮上的,就让肩胛骨在剧烈拉扯时容易造成血管破裂。血管一破裂,就会有血瘀在里面。而静脉位置比较深,不容易伤到。
3.伤到膏肓唯一的方法,就是放血。你不管怎么下针下什么俞募、子母补泻个半天,通通都没有用。你让病人把肩胛骨打开来、膏盲穴跑出来后,拿三棱针或放血针,刺破皮肤,火罐放上去把淤血吸出来,痛当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