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程序化选股的一个思路
思路是2016年年末前后开始有的,然后2018年2019年2020年有过几次相对较大的思路调整,如今已经快六年了,具体的模型化成品还是没有最终成形。这些年里,总是觉得自己进度进行到了95%、98%,但是始终没到100%…以至于有一阵我严重怀疑自己能不到把东西做出来… 虽然具体模型自己这么多年走了不少弯路,谈不上高深,但是还是不想公开出来。 思路是可以公开的,抛砖引玉,希望有同好可以和我一起研讨方法。 思路分两个部分: PART A是测度整体市场的强度的,自己设计了一个指标,数值越大,市场越弱势。持续跟踪三年多了,通常情况数值到了250以上,盘中就见短线底了,精确度颇高。但是过去三年,发生了数次---数值飚到800以上,导致了指标到了700、800以后,指标钝化,导致难以精确测度是否短线见底(次数极少,三年也就三四次)。 PART B是测度个股的。通过量化指标把市场里超跌股挑出来。 最后怎么用呢? PART A测度出市场见短线底的时候,买入PART B挑选出来的严重超跌的股票。 这是整个系统的逻辑。 PART A测度下来,A股市场每年大约有十次到十二次左右符合我定义的“短线见底”。 整个系统接近我想达到的100分,但是总是没到,个人打分也就95、96分,根据我的测试,达不到连续12个月稳定盈利的标准,总是差一口气……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白嘲睚·Squmi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