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罗汉
1912年,德国文物商人帕金斯基,竟在北京一古玩店,看到一尊跟真人一模一样的罗汉像。他当时无比震惊,认为这样的艺术珍品,代表了中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最高成就,弄回德国,一定能大赚一笔!
没有丝毫迟疑,帕金斯基当场就要买下这尊罗汉。然而老板摆了摆手,说这尊罗汉已经被一个日本人买走。帕金斯基当时非常失望,准备离开古玩店,谁料老板突然一把拽住他,笑嘻嘻说:“东西卖不了,但可以卖消息!”
帕金斯基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思。他毫不犹豫掏出一沓钞票递给老板,老板接过钞票,悄悄附耳说道:“据此130公里的河北易县有座白玉山,山上有处八佛洼。听说那里有很多山洞,这罗汉就来自其中某个洞窟!”
帕金斯基欣喜若狂,急问店老板,罗汉像究竟出自八佛洼哪个洞窟,洞内是否还有其他罗汉像?然而店老板对此也不是很清楚,只说洞内的罗汉像有十几尊之多。
担心夜长梦多,帕金斯基返回住所后,立即准备好照相机、望远镜等工具,动身前往易县。
来到易县,帕金斯基以养病为名,住进了距离八佛洼不远的永福寺。当天他从僧人口中打听得知,罗汉像藏于八佛洼睒子洞 。次日一早,他立即动身,顺着大峪沟进入白玉山寻宝。
白玉山荆棘丛生,崎岖难行,帕金斯基一边艰难攀爬,一边不时用望远镜四下瞭望。突然,他隐约看到远处土崖上,有一个黑黑的洞口,非常隐秘地藏在树林背后——难道那就是八佛洼睒子洞?
帕金斯基激动不已,立即披荆斩棘,朝那里攀去。行至洞前,他发现这个洞比远处看上去要大很多,洞口足有4米宽,8米高!
看到洞口有乱石封堵,但上部已被人拆开。帕金斯基预感到一丝不妙,立即爬入洞中。这个洞非常深,有近40米,地上杂乱不堪,一片狼藉,显然已经有无数人造访过这里!
帕金斯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走到大洞最深处,发现罗汉像已全部被搬走,只剩下一尊明代弥勒佛和两侧的善财童子,另外还有一些散落的罗汉像底座。
帕金斯基很失望,他环顾四周,突然发现墙壁上刻着很多字。仔细识读,发现原来这里的罗汉像是辽代一位信徒捐钱烧制的,时间大约在1102到1103年之间。
虽然洞内没有发现一尊罗汉像,但帕金斯基仍不死心。他下山后,立即到山脚的娄亭村去打听有关罗汉像的线索。
果然,帕金斯基从村民口中得知,睒子洞原有16尊罗汉像,自从得知它们能换钱后,附近村民便潜入洞中将罗汉像哄抢一空。这些罗汉像有的已被古董商买走;有的被百姓私藏,待价而沽;还有一些则在搬运途中不慎被打碎。
经过漫长的打听搜罗,帕金斯基最终从村民手中弄到了八尊罗汉像。他欣喜若狂,这些罗汉像虽然造型与北京古玩店看到的并不一样,但其制作手法与水准却如出一辙——全部施黄白绿三色,罗汉衣料质感、机体结构得到了近乎完美的表达,看上去就像真人一样撼人心魄!
颇为讽刺的是,帕金斯基收购的八尊罗汉,有两尊竟来自易县地方官。原来当地官员曾逮捕惩处了一批盗运罗汉像的村民,并收缴了两尊罗汉像。他们当时对外宣称要将罗汉像安置供奉于一座寺庙里,但背地里却偷偷将其高价卖给了帕金斯基……
帕金斯基将这八尊罗汉像带到国外后,引起了巨大轰动,它们很快就被高价抢购一空。当时臭名昭著的大文物贩子卢芹斋听说此事后,也立马跑到河北易县。虽然他来晚了一步,只搜罗到一尊罗汉像,但他却在睒子洞里发现了没被搬走的罗汉像底座。村民们不知道底座的价值,但卢芹斋很清楚,他把所有底座据为己有,后来带出国卖了不少钱。
这些珍贵的罗汉像后来被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知名博物馆收藏。梁思成先生在上世纪初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曾在学校博物馆见到过其中一尊。他当时被那尊罗汉像高超的写实魅力深深折服,赞叹它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作品。
这些中国艺术史上的绝世精品,没有一尊能够留在国内,是我们永远的痛。其实在1998年,有一尊罗汉像曾出现在法国巴黎佳士得拍卖会上。当时这件文物吸引了众多买家,拍卖开始后各路买家竞相出价,最终来自中国的著名收藏家徐展堂不惜重金,以最高价将其拍下。
徐展堂不但热爱这件罗汉像,他更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将这件流失海外多年的文物带回中国。然而他最终并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原因是法国海关竟然不许罗汉像出境。徐展堂先生非常无奈,最终将这尊罗汉赠送给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国宝的命运反映了国家命运。像辽三彩罗汉像这样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约有上千万件之多。无论是被劫掠还是被买卖,它们的背后无疑都有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不过让人欣慰的是,这样的屈辱日子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