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3 梵高油画《园丁》
(接上篇)本次展览中惟一的画家专属展区为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而设立。通过一条放映梵高动态画作的回廊便进入到了“梵高的花园”展区

梵高的《麦田下的丝柏树》,丝柏树是梵高经常画的主题


他不同时期的自画像,表情专注认真。

梵高的油画《园丁》,这是展览中放在玻璃展柜中展览的两幅油画之一(另一幅是上文介绍过的意大利画家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的油画《汉卡·扎布罗夫卡肖像》)。这幅画创作于1889年,也就是梵高去世的前一年。 梵高的艺术生涯仅有短短10年,37岁便去世,但是他留下了非常丰富的画作。他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父亲、爷爷都是改革宗牧师,梵高自己也做过传道人。他短暂的人生十分坎坷,成为职业画家之前,除传道人外,他还从事过艺术品经营等工作,但都以失败告终。 在10年的创作生涯中,梵高饱受精神状态不稳定和经济拮据的折磨。因为卖出的画作寥寥无几,所以10年间全靠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弟弟提奥资助。由于热爱绘画,创作速度快、创作量很大,且不善于理财,梵高经常把钱大量用于购买颜料、绘画用品和雇佣模特,造成生活经常非常窘迫。受性格和精神状态的影响,他和家人、其他画家的关系也时常紧张,孤单是他一生的主题,只有弟弟提奥始终支持着他。 前一段因为想查看梵高几幅画作的创作背景,查找资料中,发现一个网站,其中有梵高给弟弟提奥等人写的900多封信,并且全部翻译成了英文。从梵高的信中,可以看出他对圣经非常熟悉,经常引用经文。同时思想丰富、喜爱阅读,除了绘画外,经常看英文和法文的小说。最让人惊讶的是,他和提奥通信的频率非常高,隔几天就写一封,甚至有时天天通信,一般都是长达7、8页、数千字甚至更多。也许在生活中缺少可以倾诉交流的人,所以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虽然梵高的艺术风格与众不同,但其实他和其他人一样渴望平静温暖的家庭生活,在海牙时期他曾和一个极度贫困凄惨、不得不出卖身体生存的怀孕女子、也是他的模特组成过一个家庭,但由于资助人提奥等人的反对以及自己没有收入来源,这个他很珍视的小家庭1年多就解体了,因经济原因他不得不离开海牙,从此一直过着在各地漂泊不定的生活。梵高的突然去世给了提奥很大的打击,在他离世几个月后,年仅33岁的提奥也去世了。梵高的几千幅画作最终留给了弟弟的遗孀,后来遗孀和从事艺术品经营的再婚丈夫不断积极推广梵高的画作,在各地举办画展,最终才使梵高被世人所知,让这些被埋没许久的作品终被认可。 梵高的一生是悲剧性的,但他留下了很多精彩的作品,他关注普通人,这幅《园丁》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幅画保存完好,没有裂纹。仔细看,梵高的色彩涂得很厚




尤其是下图,能看出一层一层的厚重痕迹,他的多数画作都是使用这种手法,表现力很强,用的颜料自然也很多。

虽然短暂一生中充满了痛苦与失意,但是梵高始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心怀希望,向往美好的事物,这也是他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珍贵内涵。 前两年在国博的“心灵的畅想——梵高艺术沉浸”展看过很多动态的画作,这次看到他亲笔画的《园丁》,更能体会这位用生命绘画的艺术家对色彩敏锐的捕捉、对绘画的热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十分令人动容(接下篇)。
© 本文版权归 夏日旋律summ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