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保险经纪人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缘故客户
「尹娜」总第278篇文章,2022年第22篇原创
缘故就是做保险时我们已经认识的人。
我刚转型做保险时,有前辈提示:一定要做转介绍,要不然等缘故客户签完了就没有单子了。
经营好转介绍当然是对的,但做保险两年多了,我依然有新的缘故客户在签单。
对于有一定社会阅历、转型做保险的人来说,缘故必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很多保险前辈,包括平安的叶云燕老师在内,都说对于新人来说,缘故是最好做的。
但我入行前却不打算做缘故客户,一是因为也不认识多少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觉得太丢脸。
而且看到李彦鹏总监营业部里有不少业务员靠网络展业,成交的都是陌生人,觉得自媒体展业不仅心理压力小,还很长本事。
所以我最开始跟李总说:如果我来卖保险,我不打算做熟人客户(那会儿还不知道缘故这个说法)。 李总说:当然可以,以你的能力,不做缘故客户也能做好。
后来我去某保险公司工作了两个月,对缘故市场开拓没那么抵触了。
在那家公司,大家都不做自媒体,都是先从缘故客户入手,如果缘故客户做不好,就只能去大街上陌拜了。
人家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难道非要签陌生客户才算本事?
而且这么多保险业务员都盯着缘故市场,我不做,他们也会做,我不做,客户就找不到我这么专业的保险业务员了(虽然还没开始,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觉得自己肯定能学的比别人更专业)。
后来我来到明亚保险经纪,李总发现我开始做缘故客户了,也很惊喜,他说:“你不要抱着给熟人推销保险的心态,而是抱着分享的心态。你以前连家里洗个空调,都要发朋友圈给朋友们推荐洗空调的师傅,现在如果你认为保险是好东西,为什么就不愿意分享给朋友了呢?”
这让我放下了包袱,勇敢迈出了第一步,我会跟朋友们说:我做保险了,你家需不需要做个保障规划?
还会主动问刚生完孩子的朋友:宝宝要不要考虑买保险,我可以帮忙做计划。
当然,更多的还是通过我在朋友圈分享保险理念、保障规划思路,让朋友们有需要时主动来找我。
2021年我办了一起重疾理赔,是一位老朋友,30多岁。我刚入职没多久,主动问了一些朋友要不要规划家庭保障,他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给自己和爱人各买了一份重疾险,刚投保一年多,就发生风险,拿到了70万理赔金。他没想到自己的病已经到了重疾标准,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爱人竟然一直都不相信保险真的能理赔。 他不仅拿到理赔金,还豁免了后续保费,后面还拥有一次重疾保障。 他和家人都非常满意,虽然我再三推辞,还坚持要请我吃饭感谢,席间他说:很感谢你当时主动问我要不要买保险,更感谢你催促我尽快投保,没让我拖延(当时他本想去复查一下身体,再看能不能买到更好的保险产品,我劝他先落实一部分,以免检查发现新问题)。
这让我更坚定了一定要做好缘故市场的想法。
有保险皇后之称的刘朝霞前辈说“我为我所销售的产品人寿保险而感到无尚光荣和自豪”,通过这次理赔,我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自豪感。
既然保险能帮助很多家庭解决生活困难,为什么我不能帮助身边的朋友获得这么好的风险转嫁工具呢?
假如我不做缘故市场,即便我能完全依靠网络陌生客户做的很好,将来有一天我的朋友发生风险了,我连一分钱理赔金都不能给他们送去,他们不会觉得我很冷漠吗?不会怪我从未提示他们吗?
也许我提示了,他们决定不买,最起码我已经尽到了一个“保险业务员朋友”应尽的义务。
当然,想办法更好的影响他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买保险,这也是我该做的。
为什么我的缘故客户做了两年多还没做完呢?
要知道我刚加入保险行业时,微信通讯录里只有680个好友,其中还有很多根本不记得人家是谁了。
找我买保险的缘故客户,从一开始最亲密的朋友,到后来不太亲密、但共事较多的,再到后来我连人家长什么样子都记不清的,甚至是以前认识但没加过微信好友的也来找我。
这源源不断的缘故客户,其实来自我所做的大量输出,给大家提供了专业价值,以及让大家看到我做的越来越好,增加了信心。
既然朋友圈里就有一位很专业、做的很好的保险顾问,过往又曾有过接触,想买保险了,干嘛不找她呢?
如果你正在考虑转型做保险经纪人,欢迎找我聊聊。
- The End-
推荐阅读: 身为保险经纪人的我偷偷告诉大家,我从不查看微信群信息
尹娜 中国人民大学本硕 金融从业13年 MDRT、TOT 顶尖保险顾问 出版著作「保险应该这样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