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风韵--漫步西湖群山中(二)
继续漫步西湖群山中,前篇:孤山访墓、岳庙凭吊、栖霞寻幽。
03 宝石流霞
出香山洞继续沿栖霞小径向前,路右树林中有辛亥革命敖嘉熊烈士墓旧址纪念碑。纪念碑处是栖霞小径的尽头,也是攀登宝石山的起点。宝石山初名石姥山,曾称保叔山、古塔山等,钱王封为寿星宝石山。

宝石山高不过百米,自此登山,外间骄阳似火,此处满目都是绿色,就如头顶上加了一层绿伞,为我这千里独行客遮阳挡火。沿此处山道前行,经过光绪辛丑年(1901)所建双灵亭,细细摩挲民国二十年残毁的摩崖石刻,向上不远就能看到宝石山紫霞洞,紫霞洞畔安葬有岳飞部将牛皋。原墓已于1955年拆毁,现墓为1987年重修。墓道前构筑两柱一间牌坊并二抱鼓石。牌坊上有楹联:将军气节高千古,震世英风伴鄂王。墓前有新修墓碑“宋辅文侯牛皋之墓”。幸好墓左还留有一通光绪乙亥年《修宋辅文侯牛公墓记》,倒也为牛皋墓留了一点颜面,现今所存总算有些古物了。


拜别牛皋墓,沿山道登初阳台,此处视野较为开阔,可透过树影观看西湖风光。继续向上攀登至蛤蟆峰,蛤蟆峰上巨石堆叠,石色斑斓,巨石之间有小径,似刀劈、如斧凿,行走其间眼前景色随山石形态不断变换,颇有意趣。山岩之上多有开凿阶梯,沿阶梯攀至山岩之顶,视野顿觉开阔(山岩之上台阶很浅,危险行为,请勿模仿)。没有了山林草木的遮挡,保俶塔已经清晰地出现在了画面正中,以塔为地标,塔左为高楼林立的杭州城市群,塔右为碧波浩荡的西湖,穹顶之上蓝天白云,塔基之下一片盎然绿意,美景醉人非言语照片可以描述,一时迷恋不能自拔。宝石山山岩之上多有摩崖石刻,前半程有李苦禅1982年所题“天然图画”行书、萧娴1986年所题“宝石流霞”;后半程雍正七年(1729)浙江总督李卫所建来凤亭周边亦有石刻云集。


过来凤亭不远就是钱王保俶塔。保俶塔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又名应天塔、宝石塔等,宋元几经毁建,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二年(1933)重修(塔身嵌碑,为民国二十二年《重修宝石塔记》),改为八角七层砖塔,由塔基、塔身、塔顶铁铸塔刹组成。保俶塔下另有明代万历七年铸铁塔刹残件,是1997年4月对保俶塔维修时替换下来之物。

从保俶塔处下山,山腰处可见孙传芳所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的“关岳庙昭忠祠牌坊”,宝石山上原有关岳庙昭忠祠,祭祀关羽和张飞,现庙已无存,仅剩牌坊。牌坊边上有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的摩崖造像,原有造像20龛28尊,摩崖题刻5处,历经十年浩劫,破坏严重,所存完整造像不多,个人最喜一0.5米高僧人立像,僧人目视前方,横担挑桶面带笑容,最为绝妙处是顶门上生出一朵祥云,云上坐有一小佛,观之憨态可掬又暗含禅意,实属可爱。宝石山脚另有大佛寺造像遗迹,可惜造像遗迹似乎位于居民家后院中,逡巡良久不得其门而入,只能遗憾告别。


04 环湖访墓
下宝石山,沿着西湖外周或公交或步行,寻访环西湖名人墓,略记于下。
陈文龙墓:陈文龙为宋末抗元名臣,元军入闽,兵败被俘,押送至杭,绝食而死。葬于智果寺侧宝石山山麓。陈文龙墓入口处在静逸别墅内,入别墅大门后沿右侧山道向上约2分钟可见山道右侧有一篱门,入内为一平台,即为陈文龙墓址。现墓为1929年重修,墓碑正面题“宋参知政事陈忠肃公墓”,墓碑侧面也分别刻有“中华民国十八年重修”、“茶陵谭延闿书”。冢外有半圆围墙,墙口有联:丹青昭天地,节义壮山河。围墙内有“竹林,尚书庙到此进香”、“宋陈忠肃公墓”等题刻。

盖叫天墓:盖叫天墓在西湖杨公堤路东侧。墓前有亭,名曰慕侠。亭前有匾额,为黄宾虹所题“学到老”,是为盖叫天一生铭志。亭内四柱有二联:英名盖世三叉口,杰作惊天十字坡;一代孟优允文允武,千秋绝艺如柏如松。亭背面亦有匾额,题曰“慕侠亭”,亭柱有联: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另有上款可知此句为陈毅元帅所撰,赠予盖叫天先生。盖叫天墓碑题:艺人盖叫天墓。墓碑背面记载盖叫天生平以及盖墓沿革。

赵之谦墓:盖墓向北,杨公堤路东有赵之谦墓址。赵之谦是晚清杰出的书画篆刻艺术大师,集书、诗、画、印四绝于一身。原葬于西湖丁家山,1956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久因道路拓建而不存(所以定了重点保护有什么用)。1999年在其墓址附近立碑以示其迹。墓碑正面有“赵之谦墓址”,背面记载赵之谦生平及赵墓沿革。

大麦岭石刻:大麦岭东麓有摩崖石刻,按景点介绍此处有北宋元佑五年(1090)苏东坡来杭任知州时题刻“苏轼、王瑜、杨杰、张璹同游天竺、过麦岭”,是为杭州现存唯一可信的东坡题记原物。现场可见清晰的两方题刻均为乾隆年间所题,另石上有两处明显方框,应有题刻,可惜字迹甚浅,难以辨认,加之天气酷热,随身之水早已饮尽,无法辨识,只能抱憾而归。

于谦墓:位于西湖三台山路。天顺二年(1458)于谦归葬杭州;成化二年(1466),于谦沉冤昭雪;弘治二年(1489),建于谦祠,形成祠墓合一的格局。1966年,于谦墓被毁。现存于谦墓为1982年重修。墓碑题: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神道两侧列有1988年仿制神道石刻和牌坊。神道石刻有两对文臣、两对石虎、一对石马、一对石羊。牌坊为石制四柱三间牌坊,坊额题“热血千秋”,四柱两联:血不曾冷、风孰与高;远望岳坟千古并推双少保、近邻花港一抔永镇三台山。除这些新制物件外,牌坊附近草丛中还卧有两个残损石赑屃,推测应该是于谦墓劫后余生的旧物。于谦墓侧建有于谦祠,现建筑为1998年重建。去时于谦祠没有开门,有些遗憾,倒是在于谦祠前用镜头捕捉到了一只正在飞跃的小松鼠。 此时想起在岳王庙内看到的于谦作《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正如商丘张巡祠所见孙传庭重修张巡祠并立碑,年轻的孙传庭从张巡身上学习到了面对国之危局时所应抱有的信念,想必于谦在北京城头组织抵御瓦剌大军时也会记起岳王庙中所见所思吧。中华民族能够绵延五千年,这种迎难而上、勇于独擎危局的精神和信念自是民族精神的最重要内核。

陈夔龙墓:同在三台山路。陈夔龙,贵州贵阳人,光绪进士,此后历任顺天府尹、漕运总督、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陈夔龙可以算是清代最后一位直隶总督了,宣统三年他在直隶总督任上病休之后,接任的张镇芳仅仅署理十天,清帝即告逊位。清帝逊位以后,陈夔龙作为前朝遗老,大部分时间寓居上海,直至1948年病逝。陈墓现存建筑为2004年复建。 神道入口先有一四柱三间冲天石牌坊。
枋间题:黔灵秀出 内联:扬历忆青云,都会林泉终晦迹,遗文证鸿雪,江关词赋每招魂。
外联:梦回蕉亭振缨九牧,诗在光宣吟味三台。
背面枋间额:光宣故老
外联:为政有能名,占籍贵阳无所愧;吟诗联逸社,安魂湖畔亦其宜。
内联:白发卧沧虹,花近楼高,公自登临思旧事;青山峙孤冢,水流云在,我来凭吊话前朝
墓前另有一二柱单间楼宇式石牌坊。 前枋间题:寄迹湖山 前柱联:圣湖山水接吴淞,泉下重裁锦句;芳陌楼台胜花近,堤边又倒金樽。
后枋间额:书生本色 后柱联:陵变谷迁藏逸社;水流云在辨遗文。
墓碑题:清授光禄大夫太子少师直隶总督北洋大臣陈夔龙之墓。

章太炎墓:苏堤对面太子湾公园内安葬有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病逝于1936年,1956年章墓由苏州迁葬杭州,1966年被毁,1981年修复。墓碑题“章太炎之墓”,为章氏生前篆书。墓冢上覆盖水泥圆顶。章墓右侧为章太炎夫人墓,墓碑题“章夫人汤国黎先生墓”,为1986年沙孟海所题。说起章太炎,想起今春和小伙伴们游览明孝陵时,在通向孝陵宝顶的甬道侧壁上,意外发现一方篆书题刻,仔细观察才发现是民国十五年章太炎与友人游览明孝陵时所书。


张苍水墓:章太炎墓西侧有张煌言墓。张墓神道很长,入口处就在正对苏堤的南山路上。入口有二石虎相对而立。向内有四柱三间冲天坊。枋间额:张公苍水墓道。前外联:赠鹿果然圆旧梦,牧羊何事勒长歌。前内联:东浙结丹心钱沈几人同一辙,南屏埋白骨岳于二墓共千秋。后枋间额:劲节孤忠后外联: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后内联:抔土表忠魂湖山生色,閤门留正气日月争光。张煌言墓神道由前至后有卧虎一对、坐虎一对、石羊两对、“龙马”一对(马身龙头与我家乡图河处的伏羲龙马相似)、卧马一对、立马一对。张煌言墓前共立有三冢,从墓碑可知,三墓分别为:故明参军溧阳罗子木墓、故明张公侍者杨冠玉及舟子墓、皇清赐谥忠烈明兵部尚书苍水张公之墓(上款:乾隆五十七年季秋九月癸卯建海宁陈檀敬题,下题:咸丰八年岁次戊午冬十月慈溪冯珪重立)。张苍水就义前一个月作诗如下,碧血丹心无愧西湖三杰之名!
国破家亡欲何为,西子湖头有我师;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残将赤手分三席,敢向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丁鹤年墓:元末明初诗人丁鹤年,创办北京“鹤年堂”,现安葬于西湖柳浪闻莺公园内石亭。丁鹤年为回族人,墓葬和南京牛首山所见郑和墓有几分相似。均为阶梯形构造。

卫匡国墓:晚饭后先回酒店一边休整一边准备第二天攻略。此时发现卫匡国墓与第二日规划路线距离较远,且地图标注墓园为24小时开放,于是又出门地铁直奔卫墓。到了才发现卫墓大门紧闭、院墙颇高,本想着来一趟不容易,准备瞅着个人少的地方施展轻身提纵术,后来看到墓园门口站着两个警卫(应该不是墓园的)。为了不在第二天上"杭州零距离"给南京人丢份儿,还是老老实实打道回府了。

后记:略有啰嗦,本文详录所见名人墓楹联,因为个人以为楹联之内容是墓主一生或其精神之凝练,录之方便更好了解和理解墓主。
05 暮色杭城
酷暑之下步行近五万步,消耗七瓶水,一日所见,除各种古迹遗存外,当然也少不了西湖美景。西湖之美不仅在于湖光涟漪,亦有山色映托。湖水之美若肌肤之柔润,山色之美如铁骨之铮铮,以骨为基为架,湖水点缀其上,才有这一方人间仙境,也无怪乎选择西湖作为安魂地的名人如此之多。白日间西湖水波荡漾,暮色西沉时霞光掩山映湖,倒更有一番别样风韵。烈日西沉,湖边的荷风也多了几丝微凉,游人渐渐聚拢在湖畔,记录着落日的瑰丽多姿。游荡了一整天的我,也不禁停下脚步,坐在湖畔,回味着一日所见所思,行走一天此时停下来,欣赏落日直至夜色笼盖群山,只剩远方山间的宝塔还在闪耀着光辉,点缀着西湖群山的夜色。
嗯,是有点累了,还是去休息吧,毕竟明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北邙客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史札记(三)--三代世交百年情 (4人喜欢)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下) (30人喜欢)
- 行摄--旅途中的美好(上) (22人喜欢)
- 读史札记(二)--爱笑的人才会赢 (4人喜欢)
- 读史札记(一)--春申行迹图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