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思考,与复盘
创业的本质,是为了1%的热爱,去承受99%的不喜欢。
分享是最好的摄入。
每日竞品学习、行业思考、业务探索、产品落地 复盘
——————————————
会前:什么时间第几次沟通,需要对方(我)准备什么材料、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会中:对于提纲、PPT的看法,对于修改方向的建议
会后:修改后,下一步的深入打磨方向(态度温和坚定)
——————————————
人性是有弱点的:当你处处逢迎,对方反而锱铢必较;当你立场坚定,对方反而尊重敬佩。
我们的潜意识很多时候就在试探对方的底线:如果别人对这件事放得很松,我们局普通对待;如果别人认真坚定,我们就多用一些心。
这里也涉及一个主动被动的问题。在很多关键事情上,我们要做主动方还是被动方?我们要把权利拿在自己的手上还是交给别人???
我们常把合作理解为【利益交换】,却时常忘记灵魂可以影响灵魂。
哪些坚定创造价值的人,身上总带着一股强烈的信念感。他时刻影响自己,也常常影响别人。
而人是环境的动物。
——————————————
所有人在讨论趋势和必然,竟没有一样是我正在做的。这真是一名创业者最大的焦虑时刻。
作为一名创业者唱常常面临的局面是:
一方面,你知道创业的灵魂源自于创始人的偏好,甚至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另一方面,多数创业公司的发展平静是创始人本身:你要极度开放,放下我执,才能成就公司;
这两者听起来就绝对矛盾。
固收,还是变通?引领,还是迎合?
有一天忽然想通:
你的偏好,你希望未青年人创造价值,而媒介载体只是工具和手段。
不必跟工具较劲。你要做的是了解它、驾驭它,而不是评判它,对抗它。
我开始亦步亦趋。
从粉丝和播放量来看,似乎也颇有成效;但在某些模仿中,也一度失去自我。
自我革命本身绝大多数时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这样的革命之后,是不是真的有用。
年底复盘,决定重启视频与直播项目。
回看内心,察觉到前所未有的笃定。
我梳理了【媒体-事件-社群】的模型,然后充满信心的告诉团队:我们可以把过去同样的成功经验,在视频时代全部重新做一遍。
——————————————
变化无常与莫测的时代,所有的板块都在匆忙适应、迅速调整、紧步前行。
创业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修行。
把自己一层层皮扒掉,从一个个坑里爬出来,在一次次绝望时自我鼓励。
累从来都不是问题,问题是时间不够。
可喜的是:在每个至暗时刻,依然是创业最开始的那点澎湃,能重燃自己。
初心这个词虽然被说烂了,但它所指向的那个本质是对的。
从梦想、到使命、到初心,词语一直在变,但人们公认的东西不变。
在变化中守住不变。先相信,后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