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第二十二课
第二十二课健康是过去思维方式的结果
当你坐在医生对面,医生给你开药,你会拒绝吗?
两年前看到社交媒体不断地有人说自己被确诊了焦虑症、抑郁症,并因此得到大量网友的关注和同情,出于对卖惨的不屑与因此而来的流量的眼红吧,我终于下定决心走进医院,挂了临床心理科的号。
当时的心态是:得了焦虑症抑郁症有什么了不起吗?凭几张问卷就被定性成病人,那我觉得我也是啊。这除了说明诊断不严谨,以及自己心态很弱以外,有什么好炫的呢?
去医院之前,我上网找了些资料,例如医生通过何种诊断方式确诊,确诊后一般采用何种方式治疗,治疗手段是否有副作用等。等真的走进医院,发现跟预期的流程差不多,挂号后先付费做心理行为问卷,包括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QSA(自杀测评量表),还有个量表忘记了,总共5份量表,直接在iPad上电子化操作。完成后在线提交,自动生成结果,当然来访者自己是看不到结果的,结果会直接传输到医生的电脑程序界面。
走进诊室,坐在医生工作台旁侧的板凳上,等着医生先开口。医生问有什么问题,我对自己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也说明自己是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说罢便等医生作何反应。医生耐心地听我说完,看了看我的自评量表结果,语气平和地说:“根据量表和跟你沟通的情况,你的焦虑已经是重度的程度,另外还有中度抑郁,不过这可能跟你长期失眠有关系。这种情况,一般是大脑缺少某些神经递质,例如5-羟色胺。你来我这的话,我能帮你的就是开药,通过药物治疗。医院也有物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不过都要预约,最快可能也要一个月以后了。”
还没听医生说完,我的眼泪就夺框而出奔流而下。
“原来我真的病了……”
当下的情绪很复杂,一方面觉得竟然真的只凭自测量表和简单交谈就把我定性为情绪问题病患,难怪满屏都是焦虑症、抑郁症患者,跟故事里真正经历苦难的人相比,明明自己没遭遇什么困苦,每天却在短视频发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释放,毕竟得到了三甲医院专科的确诊,是权威的结果,我不是无病呻吟,是实实在在的生病了。那一刻,我心里真的敞开了,狠狠的在医生面前哭了一回,那是我第一次因为自己的情绪问题在陌生人面前痛哭流涕。
医生什么话都没说,他就安静地为我递纸巾,默默地等我发泄完,情绪平静下来。我心里对诊断过程不服气的对抗情绪也渐渐化解了。
医生再一次征询我的意见,问是否需要给我开治疗焦虑症的药物。我想了想,还是拒绝了,我觉得我可以自己调整过来。临走前,医生说,如果需要,可以随时来医院复诊开药。我向他道谢,走出了诊室。
那是我三十多年来第一次走进医院临床心理课,也是唯一一次。走出医院,我开始跟着老师修习《金刚经》,学中医,学瑜伽和康复理论,大概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彻底改善了睡眠,调整了自己的情绪状态。从对赚钱毫无兴趣,到能量充满地重回职场,前后经历了大概10个月的时间。
这个过程中,我能看到自己不断地觉醒,思维意识不断地被拓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突破自己的内心,看到最底层的需求和渴望,内心也随之变得更有力量,更能够集中心念专注于自己的理想目标。尽管很多人不理解我的选择,但因为我清楚了自己内心真实所需,所以不再被外界的声音轻易影响,也更加满足和感恩当下的生活。
身体具有天赋的智慧,你的经历在ta身上留下痕迹,当ta难以承受的时候也会向你发出警报。你发自内心的爱护身体爱护自己,身体就以健康的状态为你服务,你屈服于消极恐惧的情绪,身体也会承接这部分能量配合你心念的状态。
每个人的精神都有无限潜能,接纳已发生的,把每个当下都活成全新的一刻,人生的翻转就开始了。
第二十二课心灵训练:
你这一周可以围绕着丁尼生这首美丽的诗句展开思考,“当你向他索取,他必会恩惠于你、你们的心灵将在瞬间聚合、犹如骨肉血缘般亲密,他每时每刻都会陪伴在你的身边从未远行。”你会逐渐领悟主动地“向他索取”便是将自己的心灵接近力量无限的宇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