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我究竟收获了什么?
最近很多高校都要开学了,学弟学妹们也将走入研究生生活,今天分享一些读研收获,希望大家可以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第一,学会与自己相处
人这一生,走过年少青春、不惑中年、天伦晚年,最终都要学会与自己相处。小一点的时候,专注于学业,为了考一个好大学努力;成人识事了,便开始考虑事业工作、家庭爱情。其实,在大学生活里,许多人发现自己喜欢独处,或喜欢与人交际,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处事风格。当进入研究生的生活,确定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到个人的自我期望值与执行力。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写什么课程论文?做什么实验设计?什么时候开展实验?组会汇报什么? 这些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都需要由自己来确定。当遇到一些非可控因素时,更需要自己来定夺。学校正好有实践活动,要不要参加?Xxx有专业会议,要不要写论文申请参会?新的课题评选开始了,要不要写研究计划申请立项?太多事情涌到面前,你可能因为巨大的压力不知如何抉择。学会与自己相处,大概是我读研的最大收获。
太多的人都处在精神内耗中,停止emo和拖延,立即做一些实事;停止思虑过多和犹犹豫豫,果断尝试就是最好的办法。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就去行动。
第二,从与导师的关系学习社会关系
读研究生,就像进入了小社会,导师有时就是老板领导的角色,同门同学也像同行、部门同事,实验室打卡更加像企业单位的考勤督促着研究生们的产出。每当“老板”给了任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时间来选择接受或者不接受,职场上也是一样,该帮的忙就帮,不是自己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出头承担。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和导师沟通,他/她是你可以信任的大前辈,所以有了问题要第一时间问询导师的建议,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和同门同学相处时,一般都是学习共同体,如果能做到互相帮助、共同成长自然是皆大欢喜。平时,可以多交流各自的实验和论文进度,分享一些写论文的经验,谈谈心疏导一下读研压力。如果确实有一些解决不了的矛盾,做到和谐相处共度两三年时光,没有必要将矛盾上升为正面冲突,否则导致组内关系僵硬,也最终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进度。
第三,从研究中端正学习态度
研究生,必然要明白自己的课题是什么,要研究什么问题。无论是在做实验、做调查中,还是在总结报告、撰写论文中,“精益求精”就是最好的态度。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高等教育学研究生每天都在干什么?》这篇文章,在写论文时,做的最多的工作就是与自己对话,自己不断地斟酌用词,琢磨逻辑,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不管准备什么汇报,课程汇报,组会汇报、讲座汇报等任何可以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时候,都要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制作PPT、海报、视频、演讲稿等展示载体,充分发挥“强迫症”表现,学会修饰展示形式。
第四,明确“教育是手段,更是过程”
为什么关于“研究生退学”、“高校清退研究生”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呢?大家在读研时,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比如实验数据不理想、导师布置的工作太多、与恋人室友相处不好等琐碎小事都会导致情绪波动。有很多情况下,完成学业不是第一位的,身体健康、心情愉悦才能更好、更高效率地学习。接受教育虽然是通向成功的最佳捷径,但教育本身就是个过程,要在学习自律的路上学会自洽。所以,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宣泄口,或是读书运动,或是娱乐放松,让自己不要过于紧张,保持生活的弹性。
希望大家经过研究生教育后,都能自信地走出校园,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