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骏马的痴迷者——元代大师赵孟頫的神骏图欣赏
现代人生活富裕了,养宠物的热潮不减,各种奇葩爱宠屡见不鲜,猫儿、狗儿、仓鼠、蜥蜴……
今天介绍的主人公就是一个骏马的痴迷者,更是一位千年追捧的大艺术家。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工书法,擅金石,解鉴赏。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开创了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其书更是绝妙,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他便是元代大师赵孟頫。
赵孟頫一生爱马,在他的多幅作品中均有体现,他的马形态各异,生动形象,不仅将马的骨骼体态绘画精准,更将马的精神表情描写的淋漓尽致。透过作品可感受到他是如此喜爱马,想必是经常亲近、喂养、观赏骏马,才得以在作品中将它们的动态、情绪表现得如此生动逼真吧!
看赵孟頫的骏马图,仿佛进入了一种画境的神游,又仿佛是一种打破时空的对话!
那快让我们欣赏一下赵孟頫的骏马图吧!

古木散马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这匹骏马是不是有一种向你缓缓走来的感觉!

西城归乐图手卷绢本
题识:大德九年四月六日子昂制。钤印:赵氏子昂 藏印:训忠之家、柯九思敬中印、孙氏国宾珍藏、长沙、七十一峰深处、文徵明印、停云

人骑图纸本设色1296年作纵30厘米横5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人骑图》画一着唐装之文官执鞭骑马,仪态雍容不凡,着意表现文人含蓄儒雅和沉稳的个性。
描法近铁线描,劲健细挺,画风得唐人之富丽,亦不失文人之清雅,将重彩与淡彩有机地合为一体,更多地汲取了北宋李公麟的笔韵。《人骑图》是赵孟頫43岁所作,属于他早期作品,当时他对于唐人画马的领悟是“始得其意”,三年后,他再题时则说是“得之于天”、“不愧唐人”。可以看到,三年之间,赵孟頫对于人马画传统有了新的认识和创造,这在他晚期的《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卷中展现得最为神采。

《秋郊饮马图》故宫博物院

浴马图卷绢本设色纵28.1cm横155.5cm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画溪水一湾,清澈透明,梧桐垂柳,绿荫成趣,骏马数匹,马官九人。画中马的姿态各异,神态生动,有的立于水中,有的饮水吃草,有的昂首嘶鸣,有的卧立顾盼。马官们牵马临溪,或冲浴马身,或在岸边小憩。人物、鞍马分别施以不同色彩,丰富浓郁而又清丽,做到了色不掩笔。用笔精细,色调浓润,风格清新秀丽。画作代表了赵孟頫人物鞍马画中的典型风貌,是幅形神兼备、妙逸并具、风格高雅的艺术精品。

《调良图》仅画一矫健的、长鬃毛的马和一奚官,毫无背景,但从奚官飘拂的衣袖、胡须及被风吹得往前倾的马的鬃毛、马尾来看,当时似乎狂风大作,直往观者刮来。



《三世人马图》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牧马图》镜芯设色绢本

《滚尘马图》上海博物馆藏(649万元,2006年7月西泠)
赵孟頫是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宋亡后仕元。赵孟俯的鞍马画特别注重线描的遒劲、形象与质感的统一,笔墨清淡,着色不多,以墨代色,敷染清淡,这类画风较多带有赵孟頫个人的特性。
赵孟頫之人马画多渊源于唐代鞍马画,并得益于韩干之作良多,而且赵孟頫对自己的鞍马画是颇为自负的。《滚尘马图》卷画面用线丝丝不苟而气韵生动,马的结构除了线条之外,主要运用渲染的方法,继承了唐代的鞍马画风,这种唐风之鞍马画从某种意义上使赵孟頫避开了直接表现蒙古人鞍马的窘境,因为蒙古为游牧民族,好马之心天然有之,鞍马画之好亦为天然,赵孟頫以唐风鞍马画取代流行于元廷之金代鞍马画传统,既是绘画“古意”观的体现,亦是作为赵宋皇族后裔和汉族知识分子文化的象征。

《天闲五马图》

《西城归乐图》手卷绢本

《春郊牧马图》

《八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