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牛换一座海岛的时代
1939年的初秋,大陈人陈乐圃急切的想要卖掉个人私产“中洋岐岛”。
中洋岐岛,距下大陈岛南6.5公里,面积约0.15平方公里,这是一座小到不能再小的海岛,平时少有人上岛,但盛产岛礁性鱼类。

地图上的中洋岐岛

现在的洋岐岛实景
陈乐圃最后以法币70元的价格把小岛卖给了别人。
而这个买卖过程应该是很匆忙的——契书是他自己写的,字迹有点潦草,还有涂划的痕迹。
那他为什么要如此着急地卖掉这座海岛?而且仅仅以70块大洋成交,这确实有些不可思议。
那回到1939年,当时的70块大洋能买到什么?
在当时的温岭县能买到两亩水田,或是读公立大学一年的学费。
用一座海岛去换两亩水田,说什么都是陈乐圃亏了,而且是血亏。
然而在契书里,陈乐圃却写道:倘日后价值千金,亦不再……反悔,云云。态度似非常决绝。

陈乐圃的契书
现在,从这张80多年前的契书里,我们看到的只有这些字面上的信息,这对了解这桩交易的成因并无多大帮助。然而,如果我们深入这份契书背后的时代背景,就有可能找到陈乐圃卖掉中洋岐岛的真正原因。
在陈乐圃写下契书的时候,其时间线上发生了多件事情:
1、1938年底,日本海空军轰炸浙江沿海各港口,在海上焚烧商船、射杀渔民,大陈岛渔民被残杀者不下数十人。
2、1939春天,日海军用机枪射杀大陈岛作业渔民二十余人,全岛哭声遍野,甚是凄惨。与此同时,因时局紧张,驻守大陈岛的水警中队被调回大陆,大陈防卫力量减弱,周边海匪蠢蠢欲动,岛民日夕不安,时时紧张,殷商富户则纷纷向大陆之海门、黄岩、金清等地逃避,大陈商业凋零、渔业破产。
3、1939年秋天,海匪“福来小玉”股二百余人占据大陈岛,横行不法,人民无法维生。
陈乐圃契书上的交易时间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八月,按契书的书写习惯来说,应该是农历八月,刚入秋不久,而这个时间点可能刚刚压在海匪登岛之前。
当时陈乐圃以70元法币卖掉了中洋岐岛,几乎是贱卖。那其中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变卖不动产,离开大陈岛,去大陆。
至于陈乐圃的身份,我猜测是商人,因为他识字,会写契书。
王炎先生曾在《大陈岛记实-岛屿传奇》中提到过:“大陈岛因为交通不便的关系,教育因是落后,大部份均以捕鱼为生。间有少数大陆老先生来此设馆教书,所教都是古书,也有少数商人只会记账写信。”
-
托勒密的星盘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6 21:49:19
-
豆友79447455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6 17:39:13
时有风吹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1945年中共浙南游击队下海筹饷始末
- 大陈岛流亡者,乱世夹缝中的生存困局(1949-1955) (1人喜欢)
- 陈光裕的1949: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与抉择 (2人喜欢)
- 海匪招安 (4人喜欢)
- 探访雁荡八老爷墓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