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杂人的德国印象
如果当时真的去学习德语,留学德国的话,应该就真的想留在德国生活了吧。流浪德国的这些天,除了德语真的不能算好听以外,我暂时还找不到其他任何让我觉得不舒服的地方。所有走过的居住区,道路上除了落叶没有别的可以被称作是垃圾的东西,路过的每一幢房子都窗明几净,透不出一丝杂乱的痕迹。
也许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小时候姨夫从德国归国送我的填图手绘本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那时候国内还找不到质量那么好品质那么高的儿童图书。小姨家里的各种从德国带回来的小家电也都先进且耐用。于是对德国制造有了最初的印象。从喜欢上德国足球,到学习建筑了解Bauhaus,我也曾无脑地向往过德国。但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些或浅或深的印象和偏见,对于真正的初见,除了拉高期待值以外似乎也没有太大益处。但德国却依然没能让我失望,反倒加强了曾经那些美好的“第一印象”。
我们在科隆住的一对年轻夫妇的家,毫无疑问给了我最大的惊喜,毫不夸张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不大的阁楼公寓,主人却给了卫生间整整一个小房间的空间,精心布置的绿植围绕着浴缸营造出可爱的绿野仙踪的氛围。房间没有一丝气味,所有的家具装饰都精巧克制,所有的角落都被安排的一丝不苟,连为我们准备的一抽屉零碎东西都码的整整齐齐。只有冰箱上贴着的各种或搞怪或正式的合照和信件跳脱于这个严谨的世界,否则我真的会以为进入了一个机器人之家了。
我本想直接向他们确认,是他们尤其热爱去打理自己的房子还是大部分德国人都会这样近乎严苛地对待自己的家。但在我途径德国人的居住区时,尤其是看到了一个玻璃窗背后的窗台时,疑惑都自动得到了解答,因为那个窗台上摆着三个花瓶,每一个瓶嘴都朝向同一个方向,三个花瓶的间距也都完全相同。害,德国人真的都是强迫症吧!
以前只知道自行车是荷兰的主要交通工具,到了科隆跟柏林才发现,原来这里也都是有专门的自行车道,虽不及荷兰的专业,但已经可以算具备相当完整的路网系统了。而所有人都会非常严谨的走在或骑在自己的步道和车行道上,即便是那些看上去是“gai溜子”的年轻人,也不会有任何逾越的行为。火车上公交上,碰到的德国小孩也都礼貌安静,或是看书或是小声唱儿歌,我想这应该不能算偶然。相反,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和火车上碰到吵闹的小孩跟青年都是意大利人,也能一定程度说明些问题。
说句玩笑话,以前感慨于古罗马建筑的宏伟,调侃自己是个精罗,现在应该说是个精日耳曼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