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游记
在吉林松原,人们活的不紧不慢,反而让我有些羡慕。于是我放下电脑,加入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躲进宾馆成一统,哪管报告与领导。
在深居宾馆之余,我也没忘了四处游走。玉米地和稻田都是忘不到边。我曾想顺走几个玉米,后来得知很多都是转基因玉米,遂放弃了这一念想。待到收割的时候,场面一定会很壮观吧。
早就听说东北的早市很热闹。住的宾馆附近就有一个早市。坐落在一个十字形的小巷里,早上六点的时候已经水泄不通。给人最大的冲击是物价的便宜。李子一块五一斤,放在我们这里,要三元以上。在路边吃了两碗豆腐脑,一笼烧卖,两个馅饼,十元钱。放在我所在的地区,要二十元以上。


除了物价便宜,感觉这里的东西也很真实,焕发自然成熟的颜色,有食材真实的味道。农业的工业化往往只带来整齐一致的样式和味道,它们由于缺少日月光华,少了很多的滋味。但味觉是最诚实的,碰到味道浓郁的食物,它会第一时间敲击你的大脑,告诉你惊喜来了。

在毫无人性的出差之余。还去查干湖打了个卡。路上听师傅说,查干湖的鱼大部分是泡澡鱼,即从别的地方运过来,在湖里养一段时间再冬捕。我倒是没觉得奇怪,毕竟已经知道了很多泡澡美食,如阳澄湖大闸蟹。
不过在查干湖没有吃鱼,只经略到了风的凌厉。今年的雨水多,湖面高,风吹起来像海浪一样的汹涌。

我曾经去过很多叫湖的景观。查干湖倒是有点像海。它仿佛没有边际,这也让它除了大,似乎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让它不同凡响的是湖里的那些生灵。它们用血肉之躯,托起了这座城市的名气。
在东北不干一顿锅包肉就像白来一趟。有些食物,出门在外吃叫做情怀,来到当地吃则叫做打卡。打卡的标志性动作就是掏出手机,让它先吃。

在宾馆深夜的翻滚中,我刷到了一个网红在当地的打卡视频,里面有我怀念的热汤冷面。冷面很多人都吃过。但是河北和东北一些地区喜欢吃热汤冷面。冷面放进热水锅烫小半分钟,再捞到热汤中。汤一定要浓郁,面则有点粘软。
于是转天我就去这家店打了卡。最终老板娘推荐了麻辣烫里加冷面。端上来一吃,果然好吃。东北的老汤麻辣烫很多都是素菜,但是一点也不输于荤菜。这里也一样。

待我正在埋头之际,老板娘的儿子从后厨走到了前台,问老板娘作业该怎么写。老板娘气的厉害,责怪孩子都这么大了还不知道如果写作业。此情此景,有点让我想起小时候我家开的商店。当年我在店里一边卖货一边写作业。
相似的场景,仿佛一样的故事,也许这个地方打动我的,是它的真实性。这对一个被工作剥夺太多的人来说,很是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