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儿童健康指南,你我都需要!
本文转载动听968夜读栏目,感谢菡子老师推荐牛津科普系列《儿童与环境毒素》一书。

我身边那些带娃的朋友,总是会让我觉得迷惑,他们为什么这么“矫情”?给孩子买吃的,配方和包装袋的成分要研究得透透的;家里买各种日用品,洗发水、洗衣液之类的,首先考虑“婴儿/儿童用”……我这么一说,次次遭来他们无情的白眼,甩来那句经典台词:“等你有孩子你就知道了!”
这回我知道了。不是因为我身边从天而降一个娃,而是最近看了一本书。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父母照顾孩子总是这么小心翼翼,尤其是准爸妈、新手爸妈,这顾虑那顾虑,恨不得24小时贴身守护,事实上他们也这么没日没夜地贴了。各位爸妈真是辛苦了。

让我“大彻大悟”的这本书就是《儿童与环境毒素》,和之前推荐的《阿尔茨海默病》一样,都属于大名鼎鼎的牛津科普系列丛书。
作者是一对夫妇,菲利普·J·兰德里根和玛丽·M·兰德里根,两位都是儿童环境医学研究领域的全球知名专家。其中,菲利普·J·兰德里根是儿科医生,流行病学家,哈佛医学院医学博士,现任波士顿学院全球公共卫生计划主任。

“当今的儿童,其一生的寿命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儿童的寿命要长,且当今的儿童更健康,同时患病率也更低。” 兰德里根夫妇在本书的前言这样写。
现代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胜利使人类的健康和寿命取得前所未有的进展,疫苗和抗生素的成功研制,健康食品和安全饮用水的广泛供应,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了90%,并控制住了导致世界儿童大量死亡的古老传染病。
但在过去五十年里,非传染性疾病成为世界儿童的流行病,哮喘、癌症、出生缺陷和肥胖症等发病率不断上升。造成儿童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就是有毒化学物品暴露,而全球人造化学品的产量每年正以超过3%的速率增长。铅、杀虫剂、除草剂、塑料添加剂、PVC、溴化阻燃剂、双酚A……这些环境毒素无休止地进入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水、空气以及周围无数的产品中。

和成人相比,儿童更容易受到有毒化学物质的伤害。儿童的新陈代谢速度远高于成人,比如儿童的呼吸频率约为成人的2倍,这就意味着他们吸收空气中毒素的风险更大。儿童在某些特定时期会摄入大量特定食物,如牛奶、果汁和水果之类的,如果这些食物碰巧被化学毒素污染,那么他们体内的累积剂量就会变得相当大。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更大,皮肤渗透性更强,他们通过皮肤吸收的有毒化学物质就会比成人多。
儿童的行为也是导致他们摄入有毒化学物质风险比成人高的原因之一。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婴幼儿刚学会走路,因为身材矮小,他们呼吸的是离地面很近的空气。这时候,室内的地毯、沙发、矮柜等家具散发出的某些有害化学成分会在地板附近形成气流层,导致儿童大量吸入。
此外,儿童的代谢途径不成熟,造成降解和排泄有毒化学物质的能力要比成人低得多,毒素在其体内停留的时间也更长。
家长朋友往往会感叹,小孩真是一天一个样,长得真快。这种快速成长和发育的阶段,包括母体孕期,往往会很容易受到有毒化学物质的干扰。早期有毒化学品暴露不仅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童年,而且会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引起疾病甚至造成残疾。成人高血压、心脏病、中风和癌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也有可能与早期有毒化学品暴露有关。

空气污染、香烟烟雾以及刺激呼吸道的化学物质会加重哮喘
《儿童与环境毒素》既是一本医疗科普好书,它为家长提供了一个速成课程,方便他们了解儿童为何对其所处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特别敏感。同时,这本书也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工具书,是一本了解自身环境中存在哪些化学毒素的指南。
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学到在家里可以做些什么来尽量减少家居用品中有毒化学品的威胁。这里要提醒各位吸烟者,室内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香烟烟雾(电子烟也一样),它会造成无哮喘儿童呼吸急促,并导致已患哮喘的儿童哮喘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增加,烟雾所含有害物对儿童身体的损害是长期的。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下水道清洁剂、烤箱清洁剂、霉菌清洁剂、工艺胶、发胶、洗甲水等日用品同样也会影响室内空气和干扰内分泌。兰德里根夫妇会在书中教我们如何选择各类日用品,将损害降到最低。

安全使用各种清洁产品
我们还将在书中学习到在怀孕之前和怀孕期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生殖健康;如何让宝宝的房间更安全;如何选择更安全的食品和日用品……这些细节十分科学且贴心,它教你如何看塑料食品容器底部的三角形标志,如何使用微波炉加热容器。它告诉你奶瓶和奶嘴该怎么选,家里有蟑螂应该怎么处理,哪种宠物沐浴液对猫狗和儿童都无害,哪些水果和蔬菜更容易残留农药……当孩子渐渐长大,进入日托机构和学校,兰德里根博士又会提醒你,到了新的环境,孩子面临哪些潜在的毒素威胁,大到人造草坪,小到油画颜料,都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你是家长,你一定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看这本《儿童与环境毒素》,这和你息息相关。如果你没有孩子,你也许会和我以前一样,觉得这和自己没有关系,但是你要知道,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其实还有一个副标题——“What Everyone Needs to Know”。
是的,每个人都需要知道,我们必须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