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班
查看话题 >辞职后,我在大理旅居一个月,看见另一种生活
今年六月份,我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当时都说就业环境不好,裁员、倒闭的企业大把,很多人劝我慎重。提出辞职的申请的时候,我知道我已经下定决心,不会后悔。其间的心路历程,可见于我之前的文章《写在裸辞后:工作等于上班赚钱吗?》。
辞职后,一种「终于自由」的感觉从心底里生发出来。晚上躺在床上,想到一个广阔的世界正在向自己打开,就开心得睡不着。
正如《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这本书中说:
工作类型影响着人们的全部生活,它不仅决定了与工作过程直接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而且决定了预期的生活水平、家庭模式、社会生活和业余生活、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正是这个“独立变量”让人们塑造自我,并准确预测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旦确定了工作类型和职业规划,其余的事情就水到渠成,需要做什么也基本确定下来。总而言之:工作是主要的基准,所有其他生活追求都可以基于它来规划和安排。
在北京工作六年,我的生活基准一直是工作,其他的生活追求都被称之为「业余活动」,学习、娱乐、发呆、睡觉的节奏和时间,都围绕工作来定。
没了工作,等于没了自己一直以来围绕着旋转的核心,可能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是失去了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可在我看来反而是获得。

我一下多出了太多的时间,这些时间可以被用来获得好多新的体验——这是我认为人活这一世最值得去追寻的东西。这也意味着自由。
我的第一个新体验便是,旅居大理。
01. 为什么选择大理?
在北京住的时间长了,对大城市多少有些厌倦,很想去一个环境好又惬意的小城市住一段时间。
大理这座城市,过去在我心里是一个城市人避难所的存在,经常听说谁逃离大城市去了大理,属于一个岁月静好的地方。
在网上看了一些博主的大理生活vlog、攻略之后,发现大理的自然风光真的不错,生活成本也不高,便做了去旅居一个月的决定。
02. 在大理的另一种生活
在大理这一个月,我体验到了与北京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生活。
在大城市上紧发条做消费社会中标准化的一员,以为自己的选择很多,其实只是囿于自己狭窄的一方天地,眼睛被大大小小的屏幕占据,看不见更辽阔的风景。我们失去了想象力。
在大理,我发现人可以有一百种生活。这里的自然环境、艺术气息、人的特质与我过往的生活环境是不同的。

苍洱风光
大理的苍山洱海虽然早有听说,但看照片、视频与亲眼所见还是有很大差距。我住在古城附近的龙龛村(据说因为南诏国时期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的民宿中,看到房间里一览无余的山景时当即决定就是这里了。
我经常坐在窗前,读书、喝茶、喝咖啡、看云。大理的云每一天都不一样,虽然每天都能看到,但早上拉开窗帘时还是会忍不住的"哇~"一声。

听说在大理有人以拍云为生,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住的地方离洱海也不远,我租了个电动车(在大理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有时会骑车去洱海边散步、跑步。洱海虽不是海,但风景不输海景。

你会觉得这是个被大自然偏爱的地方,有山有水,真是理想中的居住地。即便是今年很多地方已经超过40度的七八月份,大理的气温也始终在二十多度,早晚甚至还需要加个外套。
空气污染?不存在的。
街头艺术家
在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野生艺术家和写作者,有人摆摊卖自己写的书,自己坐在摊位前专注地用笔写作,并不关心他人。
在床单厂市集也看到了一位画家摆摊卖自己的书和画,就在前一天还在书店看到了他的书,没想到第二天就遇到画家本人,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随性的画家。

在这里,谈论艺术,是一件很合时宜的事情。
咖啡馆老板
我经常去不同的咖啡馆探店,去逛菜市场、市集,在很多定居在这里的人身上,我看到一种松弛感。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不问彼此过去,约着一起聚餐、野营、采菌子,然后各自散去。
一种不被社会身份定义和束缚的自由感。
我去了最多次的一家咖啡馆,开在村子里,稻田边。我不知道用什么词语定义老板夫妇身上的特质。

这家咖啡馆每次去时人都不多,比较安静,BGM品味很好。老板夫妻二人是四川人,看起来四十多岁,他们出品的食物简单又用心。第一次去时点的一份杂酱面第一口就惊艳到我,相当好吃。老板特意嘱咐一定要大力拌匀后吃,能看出来他对自己的出品很在意和用心。更惊讶的是结账时发现才十元钱,老板说这样的四川小吃就要便宜,不然就不正宗了。这种情怀在如今真是难得。后面我又去了几次,几乎把为数不多的菜品都点了一遍。也跟老板聊了许多。

他们与客人间似乎消解了「店主-顾客」的关系,而类似一种「我来你家做客」的感觉,会有种亲切感。他们与客人也不是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而是互相选择,比如有小孩吵闹并且大人不管教的客人他们就拒绝接待。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做客」般的平等感。
我们也许可以从这对夫妻身上窥见来到大理定居的人们身上的部分特质。
03. 醒来的人们
以上是我在大理旅居一个月的感受,也许看到的只是匆匆略过的其中一面,并不能作为长居的参考。这座城市适不适合自己,只能自己亲自去体会。
我们去远方,打开视野,为了看到更多可能性。在大理,有人在生活拮据时可以每天靠吃寺庙里的斋饭生活。每天坐在屋顶看山看云也是一种生活。大理不会给予你评判,也不会劝你「努力奋斗」。

我的物欲也降低了许多,开始反思,原来自己出卖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上班换来的工资,大部分花在了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制造出来的各种消费需求上,换来一堆我也许并不需要的东西,然后为了下一个消费欲望的满足(暂时性地)继续去上班,再拿工资去满足下下个、下下下个消费欲。我就困在这个循环里,旋转,旋转。
如今我想打破它。
回北京的飞机上,我读了《毫无意义的工作》。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为这本书写的序言里有一段话让我很有共鸣 :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坐在摩天轮的座舱里,始终匀速地转动着,乘着一股惯性完成每天的规定动作,白日里循规蹈矩,夜晚的灯火通明让我们无法入眠。一旦摩天轮按下开始键,我们似乎就难以获得停下脚步的机会,加班,熬夜,日复一日,疲劳甚至倦怠成为生活的常态。城市摩天轮象征着社会的齿轮不停地转动,一旦停下,人们就担心会被抛下,宁可蜷缩在一个个封闭的小小座舱里。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终日忙碌的工作并没有意义,而作为个体,我们的时间是有意义的,我们是需要尊重、欣赏,需要被滋养的。在摩天轮里的座舱里,有一小部分人是醒着的,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在系统里的困境,甚至大胆地重新审视自我,思考什么是值得的,什么是不做也是可以的,开始尝试从这样一种生活中挣脱出来。希望我们能够成为那些打开座舱窗户向外呼喊,带着大家一起唱歌的人。
希望我可以成为那些打开座舱窗户向外呼喊,带着大家一起唱歌的人。
过往文章:
乱弹阿琳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果要等别人改变了你才能幸福,那你会一直等待下去 (1人喜欢)
- 我想陪你走一段「遇见真我」的路|阿琳的全新疗愈形式产品 (3人喜欢)
- 别人怎么看你,重要吗? (7人喜欢)
- 小时候怕父母,长大了怕领导|人与人之间,不该有「怕」 (2人喜欢)
- 「我也想要自由,但不上班怎么吃饭」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