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支教日记DAY13:关于语文的一点点小思考
今天洗澡的时候在想语文到底在学什么?果然浴室是个产生灵感的风水宝地。所以我决定在这里叨叨一下我的新思考。
语文的学习是怎么发生的,就是可以用一个问题调动学生的经验,建立学生的经验同这个文本之间的联系,这些经验既包括学生自己过往的人生经历、对外部世界感受,也包含学生在长期阅读从前人那里积累的语言和语感。
那么语文教学,其实就不仅仅是教这一篇的问题了,因为如果学生不具备跟这一篇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的学习就很难发生。
那么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我认为它的区别在于,其实学生的感受能力,也即审美能力在初中阶段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健全的能力水平,对一些经典的认识不深,读不懂仅仅是阅历不足的缘故。但是思维的训练和发展,却是高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感性能力方面,如果说需要再加以训练的话,可能就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审美体系,也就是认识到一些人类普遍的情感规律,所谓的集体无意识,根植于人内心的那些普遍情感规律,文学的母题。在这一方面的提高和自我训练,我需要丰富生活经验的同时,要积累一个自己的素材库,所以,唯有背诵和写作。我想真正的文学家,一定是感受能力特别强,特别敏锐的人。
在思维能力方面,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清楚,该去如何训练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我的确也是做不好,我要是思维能力好的话,数学可能会学得更好,能够更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更能够去说服别人。那些语言材料此时又变成了去论证说理的材料,借助于不同的说理方式,使得对方信服。按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敏锐的感觉会消失,但是思维能力也许可以得到训练的。
话说来这对于我语文备课的思考,我要备的是学生过往可能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可能没有的语言材料,虽然王荣生说教课文是教这一篇,但他的意思应该是,教这一篇中特别的东西,最终还是要放置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当中。
那么什么是有语文味儿的教学,我想那就要根据不同文本来定义语言的不同公用。文学性强的,就要去考察语言如何传达情感以及有关人性的普遍规律的,小说还有注意叙事的技巧,如何把作品设计得精巧、引人入胜的。实用性强的,就要重视、语言如如何实现作者的表达目的,决定说什么,如何说,从哪个角度说,就是思维方式的体现。
而至于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的确不过是帮助实现表达目的的基本工具吧。艺术特色,是让表达更美(动人)、更有力量的方式。
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的确不一定是小说家,诗人,所使用的语言不一定是要足够华美,但一定要致命的准确。要有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甚至是引导学生去审美这件事,也是需要通过理性的设计与牵引的。
放到高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来看,前两年,就宜打基础,增加阅读量,训练理解能力;背足够的语言材料,写作。至于答题套路的总结,的确是高三一年的训练可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到时候也是无米之炊,已经思维僵化。不过,针对大多数资质平平又不愿意努力的学生,这样做,也许会增长他们的惰性,越学越废。
但是,作为语文老师,我应该如此要求自己。
-
多赟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3 12: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