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正门,这道门只要顺着街道走就可以找到,99%的人都选择在这道门的门口排着长长的队,等待进入。第二道门——贵宾入口,亿万富翁、社会名流,还有那些家庭背景特殊的人可以悄悄地走进去。事实上很少有人知道,还有「第三道门」。要进入这道门,你必须摆脱既定路线,沿着小巷一路探索,一遍又一遍地敲门询问,甚至要砸碎玻璃,从厨房溜进去……总之,走这道门就要另辟蹊径。—— Alex Banayan ❞
这本书写的是一个少年,有一天突发奇想,想要去问问那些名人、那些成功人士,他们在成功之前都经历了些什么,或者说什么促使了他们成功。
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有几次我甚至感动得要落泪。
因为那个困顿、迷茫,找不到出口,以为自己找到了方法已经倾尽全力依然搞砸了的孩子,像极了生活当中被困住的我们自己。
「本书的五个组成部分」
- 蓝图初绘成
- 跑在小道上
- 寻觅内部人士
- 泥泞中跋涉
- 走第三道门
我们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由刚开始有了一个想法,开始着手执行(蓝图初绘);然后逐渐开始有了一点起色(小跑);进而觉得自己好像找到了点门道(寻觅内部人士);结果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卡住了,没有办法前进,好像所有的路都走不通,自己已经花费了所有的力气,尽了所有的努力还是不行……(泥泞中跋涉);忽然柳暗花明,一切豁然开朗(走第三道门)。
而这种豁然开朗一方面是在自己所追求的事物上终于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自己终于能够跟自己和解,跟周围的人和解,跟整个世界和解。不再执着追求结果,而是享受整个过程,享受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一切。
正如作者在结尾的部分所说:
❝比尔·盖茨给我的建议并不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而我为了靠近他所犯的那一系列错误才是我真正的财富,对我意义重大。 ❞
❝我以前总将成功与失败对立起来,但是现在我却只把他们看作同一件事,即努力后所出现的不同结果。 ❞
书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感动。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他用自己的一己之力将所有感动的故事串联成了这本书。
如果让我向我的孩子讲述其中的故事,我想我会讲述陆奇和昆西的故事。
「陆奇的故事」
没错,就是你知道的那个陆奇,复旦大学毕业,曾先后任职雅虎的资深副总裁、微软的执行副总裁,后来加盟百度,而现在任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而就是这个陆奇,他出生在一个不通水电的小村子里,就是这个陆奇,他回家要骑几个小时的自行车。
陆奇认为自己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有两个:一个是成功考上了复旦,另一个是在那个雨夜遇见了美国的知名教授从此开启了自己美国的求学之路。
那天下着暴雨,所以陆奇没有如以往一样骑着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回去看爸妈。而由于暴雨的原因,一位朋友请求陆奇帮忙出席一个来自美国知名教授的学术讲座,因为下雨天出勤率实在太低,他请求陆奇帮忙去充充场面。
讲座结束后,陆奇很认真地就教授分享的领域提了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引起了教授的兴趣和重视。教授问他是否对该领域有过研究,陆奇表示自己刚好发表过5篇这个领域的论文。教授让陆奇去把论文拿过来。看完论文,教授问他是否愿意去美国研学,并且解决了陆奇在美国的学费。
看似陆奇碰巧遇见了美国教授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旅,但是巧合的背后,其实是陆奇在这个领域默默地耕耘和付出。
「昆西的故事」
昆西我们可能并不熟悉,但是提到他包装的艺人和作品简直要惊掉我们的下巴。比如说迈克尔·杰克逊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的成长经历。儿时生活在一个黑社会的街区,每天几乎都会看到械斗和尸体。7岁时只因为走错了一个街区,手被人用匕首扎在了栏杆上,后脑还被刺入一根冰锥。奶奶曾经是奴隶,到奶奶家的甜点就是炸老鼠。而一切都因为他10岁那年到一家夜总会偷吃的时候看见一架钢琴而改变。从此以后他疯狂地学习乐器,写歌,为音乐而奋斗。当然中间也经历了很多波折,比如说当时的音乐界被黑手党控制,但是昆西依然通过自己的坚持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昆西的故事可贵在他有那么糟糕的起点,拥有任何人都无可比拟的自暴自弃的理由,拥有憎恨他人憎恨世界的理由,然而他并没有。
他依然努力,依然热爱。并且用自己的努力和热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用他自己的话说:
❝这就是人生的学习方式。 ❞
我自己的人生走过40个年头了。曾经做过企业职员,尝试过自己创业,现在作为一名保险理财顾问的同时坚持每周阅读。
我也遇到过本书作者的那种困惑彷徨,也有过自己尽力了还是失败了的沮丧,当然也有过坚持到底取得结果的喜悦。
人生有很多次选择的机会,有时候常常想,如果那个时候那样了会不会不同。可是在经历了这些任何事情,尤其在读了这么多书以后,我也明白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学习机会。比起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犯的错,教给我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