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要成为安全事故受害者
祁有红
安全生产的重要,每个人都知道;事故伤害的可怕,每个人都不愿承受。可是,为什么社会上总有那么多人,对安全掉以轻心,对事故不以为然?
身处企业里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每当从文件或新闻报道中,了解到事故受害者灾难发生的过程和他们遇到的问题,总是没有深刻的感受,像是一个远远的旁观者,看着一些和自己不相关的事。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也就在于很多人并没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没有想到假如灾难有一天降临到自己头上是什么后果。
越是你想不到的,事故就会找得到。我本人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会走上安全管理研究的道路?我告诉他们,是意外,是因为一次意料之外的事故。
至今,我仍然能够回忆起那天上午的情形。灿烂的阳光,将公路铺成了金黄色,谁都没有想到事故会突然降临。然而,安全有个特性,你忽略、怠慢它的时候,它总是不甘寂寞,总会有办法让你注意到它。这个糟糕的办法,就是事故。
我们几个人在车上有说有笑时,意外发生了。我被甩到了正常行驶道和超车道之间,我意识到自己被移到了路边。很多围观的人在说话,我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阳光刺痛了我的眼睛,眼前浮现出奇异的光芒。不知道什么时候我被抬到了救护车上,在车上,我得知同行的伙伴中已经有一位当场遇难,永远地留在了那里。
事故发生之前,人们总想着与自己无关;事故发生之后,人们又总想摆脱。时间过去很久了,我一直想忘却,希望忘掉当时发生的一切,但是伤痛留在我的体内,时时刻刻提醒着我;疤痕永远地吸附在我的身上,永远提示着我那段经历;往事一直在我的心头萦绕,挥之不去。
这个世界的确很残酷,可以在一瞬间摧毁一个人所有的过去或未来。
在深圳市保安区的一家医院,经检查,我锁骨粉碎性骨折,骶骨骨折,右臂臂丛神经损伤,前胸后背多处受伤。我躺在床上不能翻身,在医院里租了一个气垫床。前胸后背受伤处愈合很慢,每天医生过来给我换药,我总能听到“刺啦”的声音,在我的皮肤上撕扯,天天如此。
伤口的疼痛还在其次,一直仰面躺在床上,浑身酸痛的感觉难以形容。我很想坐起来,但是,不行。一天24小时我都躺在床上,常常迷迷糊糊睡过去,忽而又醒过来。很多次,很多次,我在梦中坐了起来,真真切切地感觉我从床上坐起来,非常真实,但是很快又被疼痛再次拉回到现实中……
学习有多种方式,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是幸福的;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是痛苦的。安全是最不应该从自己的血泪教训中学习的。这些年,我到政府、军营、企业、院校发表演讲,接受各类媒体采访,还有写作等,目的就是通过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事故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明白事故给受害者带来的身心痛苦以及留给家属的心理负荷。
所幸,越来越多的员工从我等的痛苦经历中吸取到教训。企业界比当初我投身安全事业时,更多地认识到反面典型的作用。埃克森美孚的炼油工查理,就是西方企业的这类典型。
在埃克森美孚所属的一家炼油厂里,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上夜班的老员工查理,像往常一样独自完成一项操作。然而——
这项操作中,不该省略的被省略了,接着起火爆炸。一瞬间,他失去了所有他原本拥有的一切,连同他的家庭和生活,他的自信与希望,统统地被爆炸毁掉了。在长达5年的治疗中,老父亲经受不了打击撒手人寰,妻子离他而去,孩子被迫辍学。他身体超过一半的表皮组织烧伤,被包扎得像个木乃伊,去银行甚至被当作是劫匪。
一个失误,一切变得不可接受而又不得不接受。
后来,公司让他做安全员,用他的经历教育每一个员工。他也因此被BP等公司邀请去,讲述他的经历和感受,成为一个活教材。
事故受害者的心理创伤不是外人能够轻易了解。
我注意到,事故受害者如果能够侥幸活下来,身体形象也会发生改变,甚至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丧失劳动能力。身体形象的改变,常常让他们远离人群,回避与他人接触,造成生活圈的封闭以及思想的狭隘,久而久之,就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实世界。一旦造成残疾,生活上的诸多不便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调适,许多原本易如反掌的动作变得比登天还难,要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完成,这对自尊又是很大打击。受害者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家庭不仅在其受伤后影响到生计,还要受到拖累,负担对其的照顾责任。
事故受害者和先天残疾的人不同,毕竟先天残疾是遗传性疾病,患者从小就知道自己染病,对社会上的负面反应早有心理准备,也比较能适应外界的异样眼光。而工伤事故受害者恰好相反,他们原本拥有健壮的身体,却意外地突然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功能,发现自己变得一无是处,心理的落差确实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去设想、去体会事故受害者的创痛、失落和无奈,感同身受,并尽可能地给他们以帮助。然后,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作者简介
祁有红
现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MBA企业导师
原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 研究员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研究员
曾作为安全专家受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安全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多次应政府机关、部队、院校、企业及香港特区政府部门邀请,授课辅导,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广泛传播安全理念、方法和工具。从2007年开展培训以来,授课近两千场次,培训学员达数十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