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机器人博览会:百余家企业携500余件展品“炫技”高精尖
难辨真假的仿生机器人、灵巧采摘水果的农业机器人、形态多样的医疗机器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国际元素最丰富的机器人领域盛会,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以“共创共享 共商共赢”为主题,于8月18日至21日在京举办。130余家机器人企业及科研机构携500余件展品亮相,集中展现全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技术创新成果及应用场景,“炫技”高精尖。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悉,在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博览会现场,设置创新技术展区、工业机器人展区、服务机器人展区、特种机器人展区,围绕全产业链上下游机器人技术创新成果及应用场景,集中展示机器人先进技术和产品,打造集成应用新高地。
30余款新品机器人全球首发
18日上午,一个“大号扫地机器人”在博览会首发亮相,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据介绍,这款名为“星卫来”的工业清洁机器人,主要解决传统工业领域清洁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智能化程度低、影响生产效率等问题。
“工业车间内生产设备众多,人工清扫活动容易对设备造成干扰,不当操作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线停滞。”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雷介绍,这款机器人可兼顾生产安全及清洁效率,适合智能化无人工厂、IC装备车间、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等场景使用。

工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一方面,机器人技术不断迭代,催生很多新产品。另一方面,机器人应用场景愈加广泛,每个场景都催生一个新的市场,促进相关产品研发。”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介绍,本届博览会以应用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出“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模式,首次打造建筑、农业等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清洁机器人(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在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高精尖创新中心展台前,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同台亮相。在工作人员的指令下,自重30余公斤的四足机器人开始“跳高”表演,原地腾空跃起约1.2米高,引起观众一片惊叹。

机器人表演。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张伟民介绍,“炫技”的背后是科研团队历时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持续创新,目前已实现从核心零部件、软件算法到集成应用等方面的全方位突破。“电机、减速器、控制器都是自主研发,而且比国外同类产品成本更低、质量更优,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爱因斯坦仿生人形机器人在进行表演。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穿戴上轻便的外骨骼机器人,展示人员仿佛力量增大了好几倍,搬起重物来显得毫不费力。“得益于国内机器人产业优良的政策环境、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持续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在电机自主研发、智能柔顺控制等领域不断突破。”中电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机器人中心主任王春雷介绍,目前该产品已经在康养、物流、消防等领域得到应用。

参展商在试用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机器人不断向着灵敏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快速发展,技术演进明显加快,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机器人产业有力支撑着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擘画出科技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图景。”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英说。
我国已成全球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
“经过产学研用各界的共同努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中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最大的应用市场。”记者从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获悉,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36.6万台,比上年增长68%;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万台,比上年增长47%;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升,精密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取得阶段性突破,得到国内外整机企业的普遍认可,以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代表的核心软件部分关键技术取得进展并得到实际应用。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球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不断深化,一方面国际企业更加深度地融入中国市场,多家国际机器人头部企业加强部署中国本地化研发和生产,融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机器人企业出海势头强劲,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减速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成功进入国际头部企业供应链体系,合作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未来将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市场需求牵引、技术突破带动、政策引导支持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业内人士指出,在应用广度、深度加速拓展的同时,中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基础能力明显提升。
ABB机器人中国区通用工业业务单元负责人邓奇表示,近几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企业借助机器人转型升级,上下游产业链日益完善,尤其是减速器、电机等过去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高精度零部件,国内厂商有不错的产品替代,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I-DESK集创社期待您的加入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和图片根据网络信息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跟我们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整合来源:新华网新媒体、中国科技网、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