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牧场》阅读选摘
1. 所谓“冬窝子”,不是指具体的某一个地方,而是游牧民族所有的冬季放牧区。从乌伦古河以南广阔的戈壁,一直到天山北部的沙漠边缘,冬窝子无处不在,那些地方地势开阔,风大,较之北部地区气候相对暖和稳定,降雪量也小,羊能够用蹄子扒开薄薄的积雪寻食下面的枯草,而适当的降雪量又不会影响牧民们的生活用水和牲畜的饮用水。
2. 痕迹微弱的一条土路
3. 这个小小的窝,黑暗,温暖,把冷空气严严实实隔绝开,是宇宙中的宇宙,苹果中的籽核。
4. 荒野终将被放弃。牧人不再是这片大地的主人,牛羊不再走遍这片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本来就贫瘠单薄的植被,将失去它们最重要的养料——大量牲畜粪便。而没有了牲畜的反复践踏,秋天的草籽也失去了使人深入土壤的力量。它们轻飘飘地浮在干涸的沙地上,扎不下根去,渐渐烂朽,然后在吹填的大风中被吹散。脆弱的生态系统越发脆弱。荒野彻底停留在广阔无助的岑寂之中——荒野终将被放弃。
5. 黄沙漫漫,一切坦曝无余,无可遮蔽。
6. 姑娘放羊,在牧场上是很少见的。哈萨克有句谚语是“姑娘是家里最重要的客人”——她只是在这个家里出生,成长,总有一天会嫁为人妇,成为别的家庭的一员。因此要善待女儿,给予客人般的尊重。其实,就算没这样的礼性,父母也会为之愧疚吧?让自家的姑娘像男孩子一样干活……
7. 几乎在一二月间所有的下午时光里,我都坐在这方热乎乎的明亮之中,安静地行针走线,长时间一点点扩散着毡片上的色块与线条。
8. 它们的美并非一目了然之美,一定得非常仔细,非常安静,非常长久地欣赏。在这样单调寂静的天地间,一粒小石子的美丽,也能令人惊心摇神。
9. 后来,我开始观察经过这片大地的所有痕迹。
最大的痕迹是路。哪怕是一条轻飘飘的、痕迹浅浅的路,也会令全世界为之倾斜——倾斜向这条路指向的地方。
在空敞的天空下,一片片戈壁缠绕着一片片沙丘,永无止境。站在高处,四望漫漫,身如一叶。然而怎么能说这样的世界里,人是微弱渺小的?人的气息才是这世界里最浓重深刻的划痕。人的气息才是这世界里最浓重深刻的划痕。人的气息——当你离他住居之处尚遥遥漫漫之时,你就已经感觉到他了。你看到牲畜脚印渐渐凌乱、焦急。看到这些脚印渐渐密集,又渐渐形成无数条并排的小路。这些小路又渐渐清晰,渐渐向着他所在的方向一一合拢。一切都指向他,一切都马不停蹄向他而去。是的,“倾斜”,整个世界都向着他倾斜。他就是这荒野的主人。
10. 勒缰缓行,唱起歌来
长达半年的冬季以及土地的贫瘠,使哈萨克人的祖先不得不选择了“游牧”这种艰辛动荡的生产生活方式。年复一年恪守自然的规律在大地上穿梭。从阿尔泰深山一直到天山北部的开阔地带,牧人们每年迁徙距离逾千里。搬迁次数最多的,一年之中平均四天就得搬一次家。居麻家的冬牧场和夏牧场离得比较近,算是搬家次数非常少的了。我给算了一下,也得平均十二天搬一次家……这动荡艰辛的生活,这些寂寞又坚强的心……
11. 大地起伏,天空森然,四下相似。
12. 哈萨克有一句谚语:“四十个客人里必有一个是幸福之神。”大致传达了两个信息:一,大家好客,二,客人太少。
13. 总之,电视把外面的世界带进了荒野,撕开了这荒野的沉静。然而,它会令牧人们惊羡外面世界的同时,又觉得那样的世界可笑极了。……电视把外面的世界带进了荒野,事实上却让这片荒野更加与世隔绝。
而我们的现实距其多么遥远。我们一板一眼,一步一印,平实稳妥地经历着寒暑岁月,谨遵自然的规则和传统的规律。像初生的牛犊,虽然什么也不明白,却什么也不管,自顾自地成长,犯犟就是一切……然而,却谈不上哪种现实更为脆弱了。
14. 经过我时,她一边挣扎向前,一边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似乎以此稀释自己的狼狈,
15. 总之,关于胡尔马西,好像就这么多了。我对他所知太少,所以他看起来才像个影子吧?可但凡有生命,哪有不强烈的呢?……我希望他很快就能拥有自己的家庭和牛羊,在属于自己的生活里继续铺展生命——不要再这么孤独,这么消沉,这么无所适从了。
16. 出去背雪时,当我看到扎达从北面远远的山丘上微小地、耐心地走来,一手拎着一棵梭梭柴,身后跟着熊猫狗,白色世界无边无际……便莫名地感动,为一些最深处的缝隙里,最哑静的心。
17. 每当我独自走在暮色四合的荒野里,看着轻飘飘的圆月越来越坚硬,成为银白锋利的月亮。而这银白的月亮又越来越凝重、深沉,又大又圆,光芒暗淡……一天就这么过去了,长夜缓慢有力地推上来,地球转过身去,黑暗的水注满世界的水杯……我不能形容黄昏的力量。
18. 太阳完全落山了,一尘不染的天空倒扣在大地上。天与地的嵌合之处从青色过渡到红色,再往上是白色,再往上是最后的属于白昼才有的蓝。再往上,是陡然明月,和单独的一颗乔里潘星。
19. 我们走在沉默的羊群两端,她的歌声在不远处平稳悠长地绽放,源源不断地舒展,铺开长长一缕说不清的意味。
20. 加玛正处于妇人或老姑娘之前最鲜美最自在的青春时光里,却一直没有对象,甚至没有可思念的人。
风声呼啸,手机里的音乐纤细又执着。
21. 羊群的涌动。骆驼安然卧在羊的归途中,动也不动。羊群经过骆驼时稍稍迟疑了一下,像流水一样从中间分开,绕过它们继续向前涌动。
22. 想想看,如果在城市里,若是在人群之中,当生活陷入绝境时,还能伸手乞讨,还能在垃圾箱里翻找弃物。在那些地方,人永远都有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永远都有无数活下去的机会——在那些地方,“活下去”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活得刚好一些”。可荒野不。在荒野里,人需得抛弃多余的欲望,向动物靠拢,向植物靠拢。荒野没有侥幸,没有一丝额外之物。
23. 穿戴窘迫
24. 在这样的生活中,我完全处在被动的局面。不过这倒没什么。反而,我依赖这种被动。在这陌生的环境里,我依赖随波逐流和自然而然。我只能以不突兀和不冲撞来获取信任和安全感,并凭此安稳地接近真相。
25. 我发觉自己其实并不为哪些快乐和惊奇的事情而记录。当我欢乐或惊奇时,碰都不想去碰那个本子,碰一下都是干扰——那时的我,只想全情投入眼下的生活,只在尴尬和冷清的失意时分,我才会取出那本子,记录不久前发生过的欢乐和惊奇。
26. 咳嗽个不停,咳声很浑浊。
27. 我发现,牧业上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显得比实际年龄小;一旦长大了,又显得比实际年龄大。如此缓慢的成长,如此迅速的衰老。
28. 我说:“扎达长大了,结婚了,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你们会要吗?”——长孙过继为幼子,这是哈萨克古老的礼性。
29. 刚来的那两个月,两个男人每天都会把羊群赶得很远很远,一直赶到牧场的边缘。等四边的草全都吃得差不多,再一天一天逐渐缩短放牧距离,把羊群往腹心区赶。我猜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草场——和邻牧场又没拦铁丝网,边界不甚明晰。如果一开始就在驻地附近吃草,再慢慢往外扩散的话,边邻地界的草地也许会被邻牧场的羊入侵。
30. 风声呼啸,手机里的音乐纤细又执着。
31. 可眼下,她被生活的河流带到这沙漠深处。结婚。生子、放羊、挤奶。她仍然年轻而漂亮,却已成为最庸常的妇人,最沉默的母亲,唯一的叛逆只在影集的头几页里插着。
32. 在荒野里,信守承诺不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为了最终保护自己。尤其是对“上山、下冬窝子的人”——生活动荡的人,孤弱无助的人——来说。
33. 我笑而不语,心里却终于滋生离别的惆怅。
34. 才开始我很拘束。我只是个乘客,和这些人家素不相识,跟着司机到处蹭饭怪难为情的。于是在每一家都吃得很少,再馋也强忍着。后来才意识到这种想法不对:如果因为“不认识”而拒绝一份人情。就意味着已打定了主意日后不愿回报……这就是自私。在荒野里,接受别人的帮助与款待,同帮助和款待别人一样重要。
35. 小熊猫狗在我怀里轻轻地拱,一定很饿了。不过它从此之后就远离颠簸和流浪了。它在隆冬里受的苦,我要慢慢给它弥补。
36. 冬牧场的荒寒之气渍透了这半年来的喧嚣世事。每到心浮气躁的时候,总算还有磐石镇放胸间,总算不至迷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