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隐入尘烟》票房逆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李睿珺导演的《隐入尘烟》于7月8日全国上映,作为今年唯一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的华语电影,自然早就在影迷圈子有过一波讨论,按说上线流媒体之后,应当逐渐退下银幕,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在8月28日时迎来了“第二次上映”,当日票房达365.6万,几乎是上映首日票房的10倍,在历经51天的慢跑后迎来高光时刻,票房突破3000万,截止今日猫眼专业版已经给出了1.02亿的预测票房。社交媒体上对这部影片的讨论,空前火热。


这种票房走势在电影市场中并不常见,这部起初被各大专业平台“忽视”的电影,究竟凭借什么搅动了市场?在这个现象的背后,又体现出哪些考点?
本话题关涉的真题有:
➤谈谈大数据对影视行业的影响意义(北师大,2020年)
➤ 数字人文”引起了广泛探讨,编程、算法、大数据等技术给电影研究带来了新途径。说说“数字人文”对电影研究带来了哪些新视角,拓展了哪些新方面?(上大,2021年)
➤数字新媒体时代对电影的影响(艺研院,2019年)
➤结合重要创作实例简要叙述你对计算机数字字数和互联网技术给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所带来影响的了解(重大,2016年)
➤新媒体对电影生产-发行-放映的影响(资料馆,2015年)
下面我们进行具体分析。
数字时代的电影传播:上线流媒体,短视频推动口碑发酵反哺影院
关键词:流媒体新媒体大数据
《隐入尘烟》“神龙摆尾”式的票房尾线,发生在电影上线各大流媒体的第10天左右。影片高清视频素材的直供,给了视频创作者充分的二创空间,致使电影于上周末迎来了热度暴涨。在8月29日和30日两天分别收获18个抖音热搜,相关话题词累积播放量达40亿+。



深入剖析短视频平台后,不难发现,大致两类短视频帮助电影走进大众视野:一是电影KOL二创、二是观众真情实感reaction。




其中,@老白说剧 电影解说号的该片视频点赞量,已经超过官方账号的单支视频最高点赞;其他领域KOL@空空日记(401.9w粉丝)的reaction视频更是让人直接感受到电影对观众情绪的触动;甚至前段时间爆火的@东方甄选人气主播董宇辉、明明老师也在直播间谈及《隐入尘烟》带给他的感触;还有其他素人账号自发性地发布“观后感”……
这些视频背景不再是我们经常刷到的那些在漆黑影院内录制捕捉出的落泪瞬间,而是观众在每位观众都非常熟悉的日常场景中,用最质朴的话语诉说电影的动人之处。看过这些二创视频后类似“太好哭了!”“眼泪哭干”这种直给的情绪化表达更是充斥其他社交媒体平台。


(短视频二创中被使用的BGM《南山南》与电影内容的高适配度,激出了一批潜在观影群众的眼泪。)
电影相关内容得到用户眼光后,“马太效应”便起了作用,许多短视频创作者纷纷加入,大数据不断将信息推送给新的观众,致使电影热度短时间内层层叠起,实现票房逆跌。
近几年电影营销方式一直在不断跟着媒体发展形式变化着,也早已从昔日火热的微博阵地转战至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隐入尘烟》的票房数据上的“起死回生”,更是让更多人意识到并坚信抖音对于好电影能够起到“逆天改命”的作用。
好电影是刚需:电影优质内容和当下性,让观众乐意“贡献票房”
关键词:传统影院与流媒体
文艺电影 “电影已死”
好电影的出路在哪里?年轻人真的不再爱电影院了吗?《隐入尘烟》至少可以给持续迷茫的电影人一点信心。

《隐入尘烟》这一波在短视频平台的发酵实际上与许多爆款电影短视频营销的底层逻辑相似,这波操作甚至不能被称做“精妙”,它只是像很多短视频作品一样,依靠美好的画面与动人文字打通观众的“情绪共鸣”。短视频平台用户属性较为下沉,二三线城市中有消费能力的观众,不少有着与影片相似的“农村经历”。许多观众都曾经一日三餐粗茶淡饭,看着老一辈扛着烈日春种秋收。麦子低语,张贴喜字,自建房屋……影片以长镜头为主,基调缓慢而沉静,这样的氛围营造成功地与大多数人的农村经历与农村想象进行了勾连。

《隐入尘烟》放弃了更加复杂的叙事层次,虽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批判力度,但是保留了简单质朴的普世情感,这也是这部影片能够打动大多普通观众的密码所在。“西北的荒漠种不出玫瑰,小麦的印记上我见过最汹涌的爱情”,这是短视频平台上一句流传甚广的文案。
在匮乏的黄土坡上,小麦在皮肤上的开出的花,是两人对浪漫的独特诠释。有铁和贵英是对苦命人,遇见彼此后才逃脱了“被抛弃”的命运,这份感情的质朴与当代亲密关系中愈发严重的信任危机形成鲜明对比,对当代男女产生了“归乡”一般的情感冲击。

前段时间b站上《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爆火网络(暂不谈“二舅”的真实性),许多观众评论《隐入尘烟》的有铁与贵英跟二舅一样,让人看完过后有感动、会流泪,也有种“松了一口气”的被治愈感。导演李睿珺对此表示:“我觉得每个村里都有个二舅,他们是比有铁还能的存在:比铁还普通、但又比铁还坚硬,在生活的洪流里沉在河底,不被在意却又清晰。”(GQ实验室:《隐入尘烟》导演李睿珺:像我这样的失败者)。
疫情三年,人们不再轻易对宏大叙事买账,生活本身已经足够荒芜,影片恰恰因能从如此悲苦中挖掘出诗意和浪漫,直击到了观众的痛点。我们的生活究竟从哪种程度上仍然值得一过?这部电影给了观众一个答案。它是如此原始,但是也如此久违。
如今由于科技发展和疫情环境变化,导致“影院已死”等论调甚嚣尘上,年轻人爱流媒体不爱电影院的情况,让很多电影人面临困局。但是实际上,好的作品并不受困于这种“魔咒”。甚至观众们乐于“单纯地”购买电影票,只是为了支持心中的好电影。
上述种种都直接导致了在电影已经上线流媒体的情况下,观众也要走进影院支持这部影片。这同时也是在向市场发出信号:短视频只是媒介与推手,真正让观众买账的还是电影中的好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