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觉得“收到了岁月的馈赠”的瞬间
查看话题 >奋斗传——千里马韩愈(28)
(135)加之科举的试卷并不糊名,考官可以看见试卷的姓名,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选谁不选谁完全取决于考官个人喜好,怎么说都有道理。所以,主考官通常根据“通榜”推荐和考生临场试卷,通盘考虑决定名次。
(136)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韩愈参加的科举考试,仅凭文章好是很难中第的,达官显贵的“公卷”“通榜”才是隐形的翅膀,能带考生飞过绝望。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想申请好的学校,光成绩好不够,您还得找两个大咖给你写推荐信才能增加录取概率。可惜,这个道理韩愈多年之后才明白!
(137)您可能会说,这不是走后门吗?但实际上,这在唐朝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认为自己都是文曲星下凡,去干谒不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国家不流失人才。真的是神逻辑了!
(138)我们举个例子方便理解。咱们就是说唐朝诗人之中考试考得最好还得是王维,曾经高中状元!但是呢,他是考了两次才中的状元。第一次落榜之后,他就聪明地发现落榜不是因为才华不够多,而是因为门路不够硬。
(139)王维这个人呢,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也就算了,关键颜值还高!学习比你好的人,才艺还比你多,长得还比你帅,你受得了吗?所以呢,王维当时在长安算是个小网红,经常出入一些文艺圈的场合。
今日评论话题:有哪些瞬间你意识到自己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