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科普系列:认识青铜酒器
博物馆系列到了我很喜欢的部分:青铜酒器
中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琳琅满目的青铜酒器便是佐证。将庄重厚实的青铜铸成灵动的形态,注满美酒,饮一杯,便是万丈豪情,金戈铁马。

开始介绍酒器之前,先复习下上一篇的青铜食器吧

2.青铜酒器概览
青铜酒器按用途,主要可分为:盛酒器,饮酒器,温酒器;部分酒器的用途是多样的,例如斝,既可温酒,可以盛酒;尊常见为盛酒器,但也有可以温酒的形制。
常见青铜酒器分类:
盛酒器
尊、壶、觥(gong一声)、瓿(bu四声)、彝、 罍(lei二声)、 盉、卣(you三声)、缶
饮酒器
觚(gu一声)、觯(zhi四声)、爵、角、杯、舟
温酒器
斝(jia三声)
挹(yi,四声)酒器
斗(勺), 瓒(zan,四声)(当世孤品)
盛酒器
2.1 尊
尊是比较常见的青铜酒器,后人所说“金樽清酒斗十千”里的樽,便是由尊演变而来。常见的尊口径较大,体积也较大,可以方便地存放美酒。
比较知名的,例如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是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有半米高,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我去湖南省博时,其内部展出着一件复制品,拍了一点局部图

除了像四羊方尊这样比较方正,体积较大的青铜尊外,商周至战国期间还有牺尊。将尊铸成牛、羊、虎、象、豕、马、鸟、雁、凤等动物形象。
例如下图这件象尊,体积虽小,精致却丝毫不逊色。全器身为象形,象鼻中空,可以倒酒,造型新颖,纹路精巧。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尊。上海博物馆内的这座牺尊,水牛形,牛腹中空,牛颈和背脊上有三个孔,中间的孔套有一个锅形器,可以取出,因此分析它有可能是一件温酒器:牛背上的锅形其可以盛酒,空穴注水装于牛腹用来温酒。

2.2 壶
壶,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毕竟这个字沿用至今。青铜壶的形制和如今我们用的水壶,大致上变化其实不大,比较好认。
下图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带盖提梁青铜壶,个人觉得提梁的部分还是很精致的

下面这个壶,形制就更现代一些,而且花纹比较别致,为较少见的垂叶纹,很有几何感

2.3 觥
觥这个字相比大家也不陌生,“觥筹交错”,便是指酒宴之上,宾客尽欢的场景。
觥是盛酒器,出现时间比较晚。它的造型有两大类,一类是完全以动物形象,特别是牛或羊的形象作为器物的造型;另一类是是器物的上半身仿造动物形象,下半身则是器物的造型。
因此觥和兽形尊的外形看起来很类似,例如下图的这个兽形觥,与尊就比较相近,难免有傻傻分不清楚的感觉

但其实,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器物的盖子。觥盖会做成兽首连接背脊的式样,动物的颈部形成流槽,可以用来倾倒酒液。兽形尊的器盖不连接兽首,盖只在动物的背脊上。
下图的这个牛觥的侧面图,可以很明显看出来,觥盖是连接背脊和头部的一整块,这就是觥和兽形尊最大的不同

2.4 瓿
瓿的形状很像小瓮,比起壶更矮一些,要更像现在的酒缸
瓿没有太多变化的形制,下面两张图的瓿造型都比较类似,是比较好认的。
下图的三羊瓿,因为器身有三个突出的羊头而得名


2.5 彝
彝通常为方形,造型非常周正,器上有四坡形的盖,给人很强烈的庄重感,纹饰也以兽面纹与鸟纹为主

下图这件日己方彝,给人的感觉更加庄重,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青铜器已经渐渐脱离日常使用的属性,更多是一些象征纪念的意义

2.6 罍
罍是一种体积较大的盛酒器,上口比较小,肩部比较宽,比较有辨识度的是,通常为方形,也就是中间的腹部是有棱线的。

下图这座“皿而全”铜方罍,整座器身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富丽堂皇,被誉为“方罍之王”
下图为局部图,也可以看出,器身的方形棱线

2.7 盉
盉的形制和前面说的盛酒器相比,差别比较大,更类似于现在的酒壶的形状,有把手和流口,更方便倒酒。它的主要作用是调和水、酒,因此通常体积不是很大。

下图这张鸟盖人形盉的造型可以说是很精巧了,流口和器盖是鸟的形状,而下面的足部,则是人背着东西的形状,构想独特。

2.8 卣
卣也是一种盛酒器,形状上和提梁壶非常相似,关于两者的划分,在学术界也有争议。有一种说法,将盖与器口的扣合关系,作为区分提梁壶和卣的依据。 盖为子口,内插于器口中,视为提梁壶; 盖为母口,外扣于器口上,视为卣。
从用途上看,因为内插盖多用于常使用的东西,盖内壁有相应的斜度,盖合方便,便于携带;而外扣盖自身体积大、质量重,扣合时环包器口,不及塞盖牢固,常用于广口器及不易挪动的东西。
因此,卣更多被用于储藏和运输酒,而壶则用于取酒以饮
下图的凤鸟纹青铜提梁卣,可以比较明显看出,器盖是外扣在器身上的

2.9 缶
缶,这个字大家应该也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应该觉得这是一种乐器,战国时期渑池之会上上,蔺相如就曾逼着秦王击缶。
缶本是用来装酒的器具,敲打起来则可以作为乐器。只有少数大型的墓葬中才出土青铜缶,可见缶在春秋战国时是重要的礼器
缶的数量并不多,形态也各异。下图是圆形的缶,比较像一个水缸。而著名的”曾侯乙铜鉴缶“则是方形,形制很特别。
所以,总得来说,缶并不常见,而且由于是礼器,形制差别较大。

饮酒器
2.10 觚
觚是一种很常见的饮酒器,在酒器中是数量最多的饮器,也是最早出现的青铜礼器之一。
觚的形状,细腰,高圈足,喇叭口,十分优雅。

2.11 觯
觚与觯的差别在于:觚“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有记载: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说明觯并不是平民百姓可以使用的酒器

2.12 爵
一直觉得爵是一种很优雅,很符合我审美的青铜器。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不止博物馆,在各大古装剧里也有它的身影。
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爵的形制,前侧是倒酒的槽口,后侧是尖的尾,三足,槽口和杯口的交接处有柱。
“爵”后来演变为“爵位”的含义,说明它是礼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能用爵,尤其在夏商周时期天子分封诸侯时,作为一种赏赐物赐给受封者,更是代表着地位的存在。


2.13 角
角与爵的形状很类似,只是一侧的流变成了尾。同时,角更多是平民使用的器具,没有爵的地位高
很多角都是有盖的,有些盖做成禽鸟展翅飞翔状,很美观

2.14 杯
杯,想必很好理解,和我们现在说的“杯”,用途和形状都比较类似。在博物馆内并不多见。
下图的这个双耳铜杯,形制上属于觚形杯,两侧有镂空双柄,柄上端为鸟尾状,形状十分优美。

温酒器
青铜器用途的分类,很多并不绝对,这里只是按较为常见的方式来写。很多酒器也有温酒的用途,需要具体来看
2.15 斝
斝的形制,乍一看有一点像鼎,但与鼎较为不同的是口上的两柱,一般鼎上没有柱,而是双耳;另外,斝有鋬(把手),鼎则没有
斝的用途很多,盛酒、饮酒、温酒均有。数量较多,也是一种重要酒器


挹酒器
2.16 斗(勺)
勺,也和现在说的勺,用途类似,通常和尊、斝等配套使用,用来将酒从盛酒器取出至饮酒器
下图的羊首勺,个人觉得造型十分别致,保存完好,羊首栩栩如生

下图是妇好墓出土,配套的斝和勺

2.17 瓒
瓒并不是常见的青铜器,1989年江西出土了一件,为当世孤品
这件瓒与罍配合使用,用于挹酒

总结一下
盛酒器
尊、壶、觥(gong一声)、瓿(bu四声)、彝、 罍(lei二声)、 盉、卣(you三声)、缶
饮酒器
觚(gu一声)、觯(zhi四声)、爵、角、杯、舟
温酒器
斝(jia三声)
挹(yi,四声)酒器
斗(勺), 瓒(zan,四声)(当世孤品)
至此,青铜器中最常见的两个分类:青铜食器和青铜酒器的常见形制,就说完啦。虽说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用于日常生活用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青铜器更多地用于礼制典礼,成为了权威的象征。
同时,不同年代的青铜器,特点和形制也有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青铜器的认知,也随着考古出土 的文物而不断变化。
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半在它的博物馆里,博物馆是感受城市风情的一个很好的入口,希望这个“博物馆系列”,可以缓慢但不间断地更新下去,希望有机会可以去更多的博物馆,看更多的历史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