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随记
在深圳第二次静默的时候,我读完了这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
和这本书的故事,也是可以说上几句。起初在社交平台上被她如清风流水般自然细腻的文笔吸引,想起她的那部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还从未读过,便一直想入手未果。后来看到先锋书店和李建的合作盲选,便出于对李建的喜欢买了这一套“爱的一生”读书盲选。收到之后打开之前,便不知为何心里暗想“想要一本《额尔古纳河右岸》”,没想到拆开第一本就是这本书,欣喜若狂。
其实这本书1个月前我就已经开始读了,但后来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整块时间,并没有深入。恰逢静默,午后吃过饭窝在沙发上又拿起来接着看。说起奇怪,原本没有太看得进去的我突然被吸引,身临其境地置入大兴安岭的山里,随着他们每一次搬迁,跟着他们看每一条河流和每一处山脉,感触和抚摸自然。
这种感觉和投入,是久违地读书的感觉。
或许只有真的和山川一起生长的人,才会传达如此切身的感受。就像她在后记里讲到: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只有在那片土地上对着窗外的山峦,才会直抒胸臆,回顾一生。在这个一生的故事里,我时常感叹他们对自然的爱意,这种不是停留在文字和嘴上的,而是心底里的对他们的敬畏和自然流露的爱,他们肯定是深沉地爱着那片土地,给每一座山和每一条河命名,然后把自己最心爱的人葬在那个地方。他们的爱与恨都是那么简单,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爱一个人和恨一个人的理由,那种爱是顺意而为是自然而然的,那种恨也是真性情是无法控制的,组成了每个人从生到死独特的故事。那里的人是脆弱也是坚强的,可以深切的体会到面对自然人真的无力且渺小的,带走了她的爱人、亲人和朋友,每每看到失去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无比难过,我在想他们该如何从阴影中走出来?其实她并没有过多描述失去后是多痛苦,可能是对她们来说,拥有过爱过幸福过就足够了。即使这样,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因为同样的自然养育了他们,就像他讲的“我这一生能活到九十岁,证明我没有选错医生,我的医生就是清风流水、日月星辰。”
18年的时候就想在秋天去一趟大兴安岭,今年更想在秋天去一次。无奈秋天太短,还没来得及规划,就飘雪了。
其实她和李娟有些像与不像,都是文字能让你从都市生活中穿越到草原荒漠森林,从夏季一下子过完四季。
时刻告诫自己:回归自然,感受自然。
——2022年9月4日 下午18:42 于深圳黄昏日落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