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念结束我们的思维反刍
让正念结束我们的思维反刍 作者:中国睡眠网 发布时间:2022-01-11 09:22 我们人类的心智有诸多运作模式。心智运作模式就像汽车每次只能处于一个挡位一样,我们的心智在某一时刻也只能使用一种模式。我们一般人都处于心智的行动模式,而经过修炼的人,也就是大彻大悟的人往往更多的处于存在模式。如果我们要想从行动模式所制造的问题中摆脱出来,就必须切换到存在模式。 所谓正念就是让我们的心智从行动模式转换成存在模式,也就是让我们从“自动导航”模式生活,改成了有意识、有选择的生活模式。有失眠、抑郁和焦虑倾向的人,往往经常有思维反刍。 思维反刍会将一过性的悲伤转化成持续的抑郁,将转瞬即逝的担忧转换成持久的焦虑。正念可以结束思维反刍,让负面情绪以自己的节奏自行消退,而不是把我们困在其中,从而让我们的失眠、抑郁和焦虑逐渐化为乌有。正念可以让我们培养滋养自己的能力,而不是不顾一切的追逐目标,耗尽了自己。 为了结束无谓的思维反刍,缓解抑郁、较少焦虑和解决失眠,回到幸福、愉快和充满活力的当下,正念练起来吧! 让正念结束我们的思维反刍 我们人类的心智有诸多运作模式。心智运作模式就像汽车每次只能处于一个档位 别让反刍思维消磨掉你的幸福感  刘金549人咨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IHNMA国际催眠师 关注 点开豆瓣的吵架没发挥好小组,显示“有366960个事后诸葛亮在此聚集”。小组人数相当庞大,看来每天都有不少人因为不满意自己在吵架中的表现而感到意难平。组内求助内容小到如何应付推销电话,中到怎么回怼职场糟心同事、拯救邻里关系,大到性别歧视的吵架技巧,可以说包罗万象。 场景很熟悉、故事很鲜活,但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故事背后其实是一个个受伤的心灵。因为在反复描述挫败事件的过程中,除了再一次体验窝火、自责、委屈,甚至是羞耻感之外,我们并没有获得新的经验,反而通过一次次反刍负性事件,加深了负面感受的程度。 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时候我们常因为和小伙伴追跑打闹不小心伤到自己,磕破流血是家常便饭,并且在慢慢等待伤口愈合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忍不住去挠、去抠,导致刚结的痂再次裂开,伤口痊愈的时间被延后。 反刍负性事件就和不断揭开伤疤的过程一模一样,总是忍不住回放让自己难受的画面,很容易激起比较强烈持久的负性情绪,并且伴随着“如果我……就不会……”的想法会形成自我贬低,让我们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有人可能会问,反刍思维有这么大危害吗?我们展开来说说。  a.反刍并不是复盘 反刍常常披着复盘的外衣,让人误以为反刍是在思考下次怎么表现的更好。但如果稍加留意,我们就会发现反刍和复盘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反刍是只回放负面体验并且放大让人不舒服的细节,复盘则是客观盘点事件的好坏两方面。比如,小H为客户提案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现场仍然出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小H为自己没能做到对答如流感到自责。更要命的是她一遍遍在脑海中回放客户边紧皱眉头边摇头的表情,每次想到这个画面都让她捶胸顿足,十分懊恼,并且被坏情绪困扰的状态已经持续3天了。 这显然是反刍思维产生的消极影响。小H忽略了自己对提案的重视程度,忽略了自己所做的一切准备,仅仅记住了客户不满意的部分,并且持续影响到了现在的工作生活。这种选择性复盘是主观的,带有自我批判的,比起寻求解决方案更像是求全责备,我们看到反刍自己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让小H的思绪始终停留在过去某个时刻,而不能专注当下。 另外,复盘让人更聚焦在做事上,反刍则会让人过度聚焦在人际关系上,反而无法好好做事了。反刍不仅让我们持续被负面情绪包裹,还会让我们对别人的评价反应更敏感。就拿吵架没发挥好这件事来说,朋友小L在和资格比较老的同事发生激烈争执后,感觉很糟糕。小L说在之后的几天里,一直回想自己在吵架中的表现,说的什么话、怼的到不到位、自己有没有失态……最后开始担心其他同事会不会对自己有看法,有些后悔自己冲动吵架了。 不仅如此,反刍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小L表示在吵架后的一周里,她感觉同事和自己的关系有些微妙,同事随便说一句:“你别想太多。”都会让她感觉很不爽,想要怼回去。就像盖伊·温奇博士在《情绪急救》中所说: “愤怒反刍更为阴险的后果是,它所造成的烦躁,可以使我们对最温和的挑衅反应过度。” 神经紧绷的小L开始过度在意别人说的话,经常揣摩别人的言外之意,然后审视自己的行为举止——这让她再次陷入到新的反刍思维中,疲惫不堪。  b.反刍会损害人际关系 反刍不仅害己,还会加剧周围人际关系的紧张。人们总是倾向于和自己感到安全的对象分享不愉快的经历,从而获得理解和支持。但是一遍遍重复讨论同一个事件或话题,会对关心我们的人造成消耗——因为受困于反刍思维的人会过于专注在自己的情感需求上,反而忽略了周围人的需求。 比如,前面吵架没发挥好的小L,回到家和老公讨论分析了一个多小时,心情平复了。可是在反刍思维的作用下,第二天小L回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吐槽,谈话内容始终围绕着那个和她吵架的老同事,老同事今天又说什么了、是不是话里有话……老公劝她看开点儿,别总想着不开心的事儿,可劝慰点燃了小L心中另一团怒火,她甚至把苗头指向了老公。 后面的事情不必多说大家也能猜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们看到反刍思维不仅触发了人们低自尊的一面——感到不被理解、被针对,内心充满自责;还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裂痕——真正关心我们的人感到无法靠近我们,感受到攻击性之后疏远我们。 每当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人们会自动在脑海中反思和复盘相关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是一旦进入高频率的反复回想、放大细节,并且持续被负面情绪侵扰的状况,我们要注意识别反刍思维,并努力打破反刍带来的恶性循环。 停止自我攻击、提升自信、讨好自己……这些练习都可以帮助我们逐渐减少反刍思维,另外,正念也是简单有效的改善反刍思维的方式,推荐打包一起学习哦。 推荐你学习鲸选·学习会员的以下计划: 「停止反刍思维」练习清单 部分学习目录: -每当有一件小小的坏事发生,我都觉得我的人生完了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停止自我攻击”开始 -活得辛苦,是因为你太善解人意了 -你为什么总让自己不开心? -高敏感族的纠结该如何破解?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回应:停止没有意义的假想—冥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