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龙微博“自恋”相关博文整理系列(一)自恋关乎生命根本
我透过自己对他人细微自恋的无法容忍,看到了自己世界观中的根本消极——我在试图否定所有。而这种否定,不是在寻找脱离自恋的绝对真理,而是想要通过否定外在的一切评价和凝视来感到安全。换言之,我通过否定他人评价和自恋来抗拒我内心对自我的评判,以获得存在的肯定性。
我看到了好友和自己身上的自恋,而我直觉到这个曾经我抗拒的自恋,和自我,和本真的生命,联系深切。于是,我决定在我欣赏和熟悉的一位心理咨询师博主——崔庆龙——的微博中搜索相关的博文,并简单整理出一个系列。
1、自恋是人类的第一刚需
从自体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自恋是人的第一刚需。科胡特认为人就是人, 人有一些先占于动物本能的需求存在,比如说自恋的需要,被镜映的需要,被理想化客体安抚而体验到安全的需要。
自恋需求,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东西。 可以说人的一切行为,无论多么不可思议,多么匪夷所思,它都一定在服务于某种自恋的满足,或者避免自恋受挫而进行的本能保护。 换言之,很多看似强烈、冲动、刺激的需求背后,掩埋的是作为人类本身的,对于连接和安全的需要,对于孤独和痛苦的拒绝。
2、自恋是一种内在体验
当你对任何一个人无法理解的时候,试着从这个角度去看,或许就能够理解。这里的自恋并不单纯指那种夸大或彰显的,它是一种内在体验,它可以很低调,甚至看起来是低自尊的,受虐的。但它一定致力于确保自己体验到被认可、被需要、被看重、能掌控,能影响等,或不被轻视、不被贬低、不被忽略、不令人失望等(防止受挫)。至少它最初的企图是趋向于这些的。当我们在这个角度看待自恋时,自恋只是个中性词,因为它是人类共有的。
3、自恋驱动生命扎根和绽放
它唤起的是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同理心:关于一个人为了体验到自己在同类中的独特和价值而努力做出的各种尝试。
人本质都希望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被人认可和喜欢的,越是年幼的孩子,就越会把这种特殊性和自我崇高性表现的夸张和夸大,从而体验到自己和这个世界有着深切的关联,这也是存在感的起源。而孩子在成长的过程里,会逐步的照见现实,会在一个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动态同步中一点点放弃那些夸大幻想,并在现实层面去实现自己的自恋抱负——捕获能量创造世界。
-
漂亮披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4-30 16: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