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
之前,中国投行界发生了一起“由数学水平大比拼引发的惨案”:一位重量级嘉宾在CFEI举办的分享会上演讲时,自黑说自己数学不太好。结果在场的一位听众就举手提问:“你数学不好是怎么当上CEO的?”嘉宾懵了一下,直接怼了过去:“我数学是不好,但是比你强啊!”听众不服气,力证自己的数学非常出色。
于是双方公然互掐,场面尴尬。会后该嘉宾要求那名听众及其所在投行书面道歉,不能参加CFEI的所有会议,以及向会议捐款10万美元...被投行牺牲裁掉的那名听众,于是写了一封道歉信(实为讨伐书),抄送了市场上诸多顶尖基金、全球大型投行,以及国际名校校友圈...事件举圈儿震动。

两个精英在公开场合开撕,一个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一个不知道如何应对冒犯。
他们智商虽高,却不懂如何智慧地化解尴尬和有效地控制情绪。其根源就在于情商。
情商
情绪商数,简称EQ,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简单来说,就是指“信心”、“乐观”、 “急躁”、“恐惧”、“直觉”等一些情绪反应的程度。
一个人情商低,通常表现为:
- “毒舌”、“嘴贱”,容易被打击,受排挤;
- 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说话过于直接,伤人而不自知;
- 不懂得察觉到他人的情绪变化,听不懂弦外之音;
- 遇事不冷静,冲动,情绪化;
- 说话没有逻辑,依赖思想重,遇事没有主见;
- 没有自信,经不起挫折和打击。
- 他们的生活不快乐、成长之路也充满辛酸坎坷。

高情商的人则表现为:
- 善解人意、心平气和、与人为善;
- 热心、热情、有自信;
- 心胸宽广、低调不张扬;
- 不说大话、不揭人短处、不乱开玩笑;
- 乐意帮助别人,也懂得拒绝;
- 做事有分寸;
- 遇到嘲笑或挫折能够坦然面对、积极化解;
- 能驾驭情感波动,懂得控制自己情绪;
- 看似云淡风轻,任何事情都能妥善解决。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
情商对于个人的成长、职场顺利和家庭幸福都至关重要。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基于大脑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童年、青少年时期家庭环境和教育对于一个人情商的培养十分重要,奠定了一生幸福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具有高情商的人?
NO.1 培养孩子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让孩子学会认识自我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生理、心理、能力水平等正确认识,才能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和及时的自我调节,不断自我提升。
家长不要过度褒奖或苛责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要尽量给予孩子客观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帮助孩子树立底线意识
要让别人明白你的底线,首先你得明白自己的底线。
帮助孩子树立底线意识,家长就是要帮孩子进行情绪梳理,可以采用层层筛选法。
拿出一张纸,和孩子一起讨论,写下会让孩子感到伤害、生气和侮辱的30个事件,将同一类进行归类,再从中选出10个最不愿接受的,然后再选出5个最不能容忍的。

筛选的过程是孩子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逐渐树立底线意识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底线的多少,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控制能力而定,太多、太少都不好,需要结合孩子的情况进行调试。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情绪
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情绪,首先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情绪反馈机制。
建议家长从小培养孩子书面表达的的习惯,通过写话、写日记、随笔等,让孩子的情绪被文字记录下来。
孩子通过这个过程以及记录的结果,将认识到自己的情绪问题,帮助孩子进行自我情绪调节。

NO.2 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
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面对压力、冷静对待的能力,以及在必要情况下表达困难情绪的能力。
管控自己的情绪,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作为父母,应该要学会管控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情绪要发作前,父母一定先想清楚这一情绪可能对孩子的影响,然后决定发泄、克制或者回避。

帮助孩子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
第一,生气时,深呼吸,想清楚再沟通;
第二,紧张焦虑时,将自己处于较冷的环境,或者洗个冷水脸,呼吸新鲜空气;
第三,害怕、沮丧时,做一做有氧运动,给自己能量,增强自信心;
第四,疲惫困惑时,到户外走走,清空大脑,静下心来。
这些简单实用的方法,家长不仅要教给孩子,还应带孩子一起去体验。

培养孩子表达困难情绪的能力
为了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和意图,生活中往往有时必须要表达自己的心理界限。过于勉强自己和迁就别人都将为成长造成困扰。
家长应:
1.鼓励孩子争取合理的利益,在必要的时候表达困难情绪;
2.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轻松愉快表达的空间;
3.家人间平等对话,杜绝“一言堂”现象,鼓励孩子表达想法;
4.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
5.要尽量支持和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NO.3 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能力
培养孩子自我激励的能力,体现在延迟满足和抑制冲动两个方面.
与孩子玩规则性游戏
游戏是孩子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方式,规则游戏能给孩子很多延迟满足与抑制冲动的练习机会。
比如“警察与小偷”游戏,孩子要想参与游戏,轮流玩,他就得适应等待并学会配合。
此外,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常规游戏的吸引力与效果都将大打折扣。这时,家长可以尝试一些反常规习惯的游戏。
比如将“随着音乐起舞”变成“听到音乐就停”;“向前奔跑”改为“向后慢跑”等等,激发孩子的兴趣,主动投入规则游戏。

给孩子主动选择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家长转变观念,避免过多监管造成孩子的依赖,要给孩子制造主动选择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积极思考和运用各种策略,从而不断锻炼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当他们在自主选择和思考时,注意力也会转移,这个过程本身也是很好的策略。

NO.4 培养孩子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
培养孩子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或者共情力。
学会观察和体会
人的情绪除了言语表达外,还有很多非言语的表达,比如语音语调、声音、表情、动作等。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留心生活,多观察和体会。比如孩子同学跑步摔倒受伤了,也许他说没事,但从他的声音和行为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其实需要关心和帮助,那么,这时候孩子的帮助和安慰将增进两人的友谊。

学会换位思考
共情就是我理解你,你理解我。
要培养共情力,就是要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感受对他人的喜怒哀乐。
在生活中,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比如与别人发生争执后,孩子哭诉自己的遭遇时,除了安慰孩子,还要引导他去体会他人的感受。

扩大孩子的关注圈
理解陌生人比理解家人、朋友更难。
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多出去转转,去参与户外活动,如读书会、小论坛、夏令营、演讲等,让孩子多与人接触,了解别人的想法。
生活中,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和孩子一起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猜一猜他们在想什么、开心与否;还可以带着孩子去旅行,感受不同地域、不同的人、不同的情绪与希望。

NO.5 培养孩子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会倾听与提问
家长鼓励孩子多阅读,多表达,锻炼孩子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当别人在说话时,要态度尊重,认真倾听;有疑问的时候,可以礼貌提问,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

学会协商与合作
家庭生活中的事务,让孩子适当参与,多征求孩子的意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任务,并合作完成。
此外,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同伴生活,与同伴的游戏、相处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协商与合作。

学会解决冲突的能力
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相互理解可以有效减少冲突的发生,但当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时,解决冲突的能力将帮助孩子化解矛盾。
培养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积极交流,主动反思,做错事情要及时道歉,争取别人的原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口头上的道歉,很多时候还需要采取行动,真诚地表达歉意并弥补,这样不但有利于被人原谅,还有助于增进情谊。


睿之树 |微信公众号
培养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