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软
古人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丝”指中国的拉弦乐和弹拔乐如二胡、琵琶等;“竹”指笛子、萧等管乐;“肉”指人声演唱。有时候清唱比什么繁复的编曲都好听,故真正的好歌手清唱功夫必定超绝。欧美更专有人声伴奏歌曲类型,名之曰A Cappella。A Cappella在意大利文中的意义是“in the style of the chapel”(以教堂的方式歌唱),即是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团音乐。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一班调皮的小童,经良师调教,一个个按音色、音高担当不同的音部,还给特别优秀的小主角设计了轻灵润滑的Solo。听这电影的原声大碟,可不就有A Cappella的味道。
人年幼时,男童女童声线皆甘甜清澈,待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嗖嗖凸显,女孩还好,男孩就多少有点捉摸不定。旧时戏曲演员有行话,称呼“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叫“倒仓”。 王梦生《梨园佳话•总论》:“佳喉善唱,一经倒仓便哑。” 梅兰芳也说演员的倒仓变嗓时期是一个关口,倒不过来,往往一蹶不振。命不好的,成了公鸭嗓,便只能弃了文戏改武行、丑行或者干脆当琴师。反观16世纪的欧洲,女性不允许参加唱诗班,阉伶歌手随即诞生。精心挑选的嗓音清澈的男童,在进入青春期前被施以残忍的阉割手术,却因此拥有了超过了常人3倍的非凡嗓音。教廷对人声音乐的极致追求,想起来真是令人蛋疼。
而在当代日本,优秀的职业影视剧配音演员更是出现了被偶像化的现象。日本人称呼这类人为“せいゆう”,即“声优”。虽然如此,但是幕后的声优终究还是不能与台前的明星相提并论。而且,崇拜声优的受众大多属于“御宅族”(OTAKU),与一般人的审美大异其趣。
平时乱翻书,无意竟也在书堆里发现古中国对“人声”的只言片语。五代的无名氏作有《菩萨蛮》:“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有《妒花歌》传世:“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男人嘴贱,竟说佳人不如花娇艳。好家伙,这女子立马娇嗔,妈的嗲不死你。
再看《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里写到史湘云发嗲: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这一段虽然没有用精确的笔触描写,但史妹妹嘴里口齿不清娇呼“爱哥哥”,已足以令猥琐的文人掩卷意淫,乖乖隆滴咚。
更有趣的记录出现在张潮的《幽梦影》里。其中有一则是这么说的:“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此十年中,无论燕、秦、吴、越,其音大都娇媚动人;一睹其貌,则美恶判然矣。‘耳闻不如目见’,于此益信。”读《幽梦影》,一定要选留有原评注的版本。比方说上边引的这条,下面就有老友你一嘴我一嘴的评注。倪永清曰:“若逢美貌而声恶者,又当何如?”碰见那长得俊声儿不娇的,又该怎么样呢?
遇美女有恶声者,该怎么样?张潮没说。可不妨回忆一下大陆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这戏中周迅饰演的黄蓉倒也娇俏,但,那挨千刀的导演后期竟然没有给周迅配音!那一声声“靖哥哥”从黄蓉嘴里闷棍一般打将出来,铿锵有力,观众颅内嗡嗡作响,生生听出了河东狮子吼的意思。另一例,便是前女篮国手郑海霞,音色剽悍壮美,男子也要让三分。
张潮另一好友张竹坡嘴更贱,他是这么批注的:“家有少年丑婢者,当今隔屏私语,灭烛侍寝,何如?”给你丫发一丑丫鬟,年轻的,一掐就出水的,隔着屏风说悄悄话,熄了灯洗洗睡,你可有神马意见?哈哈哈,当代民间,男人之间也有“关了灯都他妈一样”的戏谑之语。看来,古人也不是全无情趣。
当初在省内大学就读,老乡特别多。老乡见老乡,你敢邋遢我就敢脏。太他妈熟了,谁怕谁呀?以至于熟到整个班整个系山东话踹飞普通话成为第一通用语言的地步。这样一来,跟美女搭讪的场景往往会非常搞笑。你这边费尽口舌要联系方式,那美女实在不耐烦,杏眼圆睁,倏忽一句:干么干么?!俺觉着就木有这个必要了吧!再瞧,男生早已抱头鼠窜。
男人跟女人献殷勤时讲的话,大多不可信的。你休听他将你全方位多层次361度夸了个遍,切要牢记:爱情最大的副产品就是甜言蜜语。因为大多女人得了便宜才会乖,他唤你声“美女”,你撅了嘴声音拉长:讨~厌~!多唤几天,说不定就软玉温香抱满怀。大街上唤一声“美女”,如花也会回头。这世上何时多出这些美女来?我不知道,鬼知道。
东方男人大多为“声音控”。不信?且看他们欣赏爱情动作片。那欧美西女,虽说大多扯了嗓子叫唤,豪放不羁,可那气流从一张张大嘴中呼出呼进,没有丝毫阻碍,且大多为元音,饱满有力,满足不了东方男人的猥琐心和征服感。遂换了东瀛美女,只见一个个无不星眸半闭朱唇轻启,辅音参次,错落有致,婉约不已。这边呢,早已指头儿告了消乏……
旧时歌女给男人唱曲儿,词牌名有“声声慢”,哪知面前这一个个吃酒的男人,独爱“声声软”呢?
【途加千字文俱乐部专稿】
![]() |
《放牛班的春天》电影剧照 |
人年幼时,男童女童声线皆甘甜清澈,待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嗖嗖凸显,女孩还好,男孩就多少有点捉摸不定。旧时戏曲演员有行话,称呼“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叫“倒仓”。 王梦生《梨园佳话•总论》:“佳喉善唱,一经倒仓便哑。” 梅兰芳也说演员的倒仓变嗓时期是一个关口,倒不过来,往往一蹶不振。命不好的,成了公鸭嗓,便只能弃了文戏改武行、丑行或者干脆当琴师。反观16世纪的欧洲,女性不允许参加唱诗班,阉伶歌手随即诞生。精心挑选的嗓音清澈的男童,在进入青春期前被施以残忍的阉割手术,却因此拥有了超过了常人3倍的非凡嗓音。教廷对人声音乐的极致追求,想起来真是令人蛋疼。
![]() |
1994年的金球奖最佳外语片《Farinelli Castrato》(中译名《绝代妖姬》)描述的正是历史上著名阉伶 |
而在当代日本,优秀的职业影视剧配音演员更是出现了被偶像化的现象。日本人称呼这类人为“せいゆう”,即“声优”。虽然如此,但是幕后的声优终究还是不能与台前的明星相提并论。而且,崇拜声优的受众大多属于“御宅族”(OTAKU),与一般人的审美大异其趣。
平时乱翻书,无意竟也在书堆里发现古中国对“人声”的只言片语。五代的无名氏作有《菩萨蛮》:“一面发娇嗔,碎挼花打人。”风流才子唐伯虎也有《妒花歌》传世:“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男人嘴贱,竟说佳人不如花娇艳。好家伙,这女子立马娇嗔,妈的嗲不死你。
再看《红楼梦》,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里写到史湘云发嗲:二人正说着,只见湘云走来,笑道:“爱哥哥,林姐姐,你们天天一处玩,我好容易来了,也不理我理儿。”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上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回来赶围棋儿,又该你闹‘么爱三’了。这一段虽然没有用精确的笔触描写,但史妹妹嘴里口齿不清娇呼“爱哥哥”,已足以令猥琐的文人掩卷意淫,乖乖隆滴咚。
更有趣的记录出现在张潮的《幽梦影》里。其中有一则是这么说的:“女子自十四五岁至二十四五岁,此十年中,无论燕、秦、吴、越,其音大都娇媚动人;一睹其貌,则美恶判然矣。‘耳闻不如目见’,于此益信。”读《幽梦影》,一定要选留有原评注的版本。比方说上边引的这条,下面就有老友你一嘴我一嘴的评注。倪永清曰:“若逢美貌而声恶者,又当何如?”碰见那长得俊声儿不娇的,又该怎么样呢?
![]() |
台湾艺人林志玲的娃娃音被视为“娇嗔”的典型 |
遇美女有恶声者,该怎么样?张潮没说。可不妨回忆一下大陆央视版的《射雕英雄传》,这戏中周迅饰演的黄蓉倒也娇俏,但,那挨千刀的导演后期竟然没有给周迅配音!那一声声“靖哥哥”从黄蓉嘴里闷棍一般打将出来,铿锵有力,观众颅内嗡嗡作响,生生听出了河东狮子吼的意思。另一例,便是前女篮国手郑海霞,音色剽悍壮美,男子也要让三分。
张潮另一好友张竹坡嘴更贱,他是这么批注的:“家有少年丑婢者,当今隔屏私语,灭烛侍寝,何如?”给你丫发一丑丫鬟,年轻的,一掐就出水的,隔着屏风说悄悄话,熄了灯洗洗睡,你可有神马意见?哈哈哈,当代民间,男人之间也有“关了灯都他妈一样”的戏谑之语。看来,古人也不是全无情趣。
当初在省内大学就读,老乡特别多。老乡见老乡,你敢邋遢我就敢脏。太他妈熟了,谁怕谁呀?以至于熟到整个班整个系山东话踹飞普通话成为第一通用语言的地步。这样一来,跟美女搭讪的场景往往会非常搞笑。你这边费尽口舌要联系方式,那美女实在不耐烦,杏眼圆睁,倏忽一句:干么干么?!俺觉着就木有这个必要了吧!再瞧,男生早已抱头鼠窜。
男人跟女人献殷勤时讲的话,大多不可信的。你休听他将你全方位多层次361度夸了个遍,切要牢记:爱情最大的副产品就是甜言蜜语。因为大多女人得了便宜才会乖,他唤你声“美女”,你撅了嘴声音拉长:讨~厌~!多唤几天,说不定就软玉温香抱满怀。大街上唤一声“美女”,如花也会回头。这世上何时多出这些美女来?我不知道,鬼知道。
东方男人大多为“声音控”。不信?且看他们欣赏爱情动作片。那欧美西女,虽说大多扯了嗓子叫唤,豪放不羁,可那气流从一张张大嘴中呼出呼进,没有丝毫阻碍,且大多为元音,饱满有力,满足不了东方男人的猥琐心和征服感。遂换了东瀛美女,只见一个个无不星眸半闭朱唇轻启,辅音参次,错落有致,婉约不已。这边呢,早已指头儿告了消乏……
旧时歌女给男人唱曲儿,词牌名有“声声慢”,哪知面前这一个个吃酒的男人,独爱“声声软”呢?
【途加千字文俱乐部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