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比狗更像狼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有一个经典的电视桥段:蒂米(Timmy)掉入井里了!莱西(Lassie)单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救出他,所以她跑去找人寻求帮助。实际上,在整部电视剧(这里指1954年首播的美国电视剧《灵犬莱西》)里,蒂米从未跌落井中,但是,狗会向人类寻求帮助这一点在科学界确实有据可循。
在所谓的“无法解决的任务”(unsolvable task)实验中,研究人员让狗先学会如何打开一个装有美味食物的机关盒子,然后秘密地将其换成另一个不可能解开的机关盒。尝试无果后,狗狗会将注意力从机关转移到附近的人类身上,然后又回到机关盒处。狗狗试图让人类也注意到机关盒,以此寻求帮助。人类婴儿也会做同样的事,这种做法被称为“参照性交流”(referential communication)。

如果狗有这种行为,你可能会觉得它的近亲狼也有同样的行为。但是当研究人员对人类饲养的狼进行测试时,它们只会一直努力想要解开机关,从不会寻求帮助。由于实验中的狗和狼都是由相同的人以相同的方式饲养的,这种行为差异一定与驯化有关,于是研究人员开始研究其他的驯化动物。
“其他动物物种,例如马和山羊,也完成了这项测试,但它们和狗并没有可比性。”匈牙利厄特沃什·罗兰大学(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的动物行为学家保拉·佩雷斯·弗拉加(Paula Pérez Fraga)说道。
相比狗,宠物猫的反应反而更像狼。猫是一种驯化动物,但它们不像狗和狼那样是群居动物。不过,猪是群居动物。
“当猪生活在野外时,它们会群居生活,甚至野猪也是如此。它们须要与同伴交流才能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研究人员决定将宠物狗与宠物猪进行对比。虽然猪具备进行参照性交流的能力,但它们在实际实验中并没有向人类寻求帮助,一旦任务变得无法解决,它们就会表现得像狼一样,决心靠自己找到解决办法。研究结果发表在《动物认知》(Animal Cognition)杂志上。

“驯化的字面意思是:动物的基因相比于它们野生的近亲物种发生了改变。通常这种基因变化是由人类带来的压力引发的。”
大多数驯养动物,包括狗、猫、马、山羊、狐狸等,都表现出了大致相同的、与驯化相关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变化。但弗拉加说,她的研究表明,驯化过程在不同物种中可以沿不同的途径进行。这就能说得通为什么单靠“驯化”和“社交性”不足以解释狗在面对不可解问题时的反应了,弗拉加认为这可能与它们的“驯化历史”有关。
“这两种动物的驯化目的是不同的,猪的驯化主要是为了提供猪肉。”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把一些猪当作宠物,而狗几乎从一开始就被视为人类的伙伴,这似乎解释了为什么它们更愿意向人类寻求帮助。
本文来自: 中国数字科技馆
欢迎浏览更多精彩内容,请戳->中国数字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