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的潜意识(三)
佛教的唯识派把人的起心动念分为4个层次:
由外向内依次是——
第一层次:眼耳鼻舌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我们通过这五识去采集外界信息。
第二层次,是我们的第六识,它是我们的显意识或叫表意识。
第三层次,末那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
在佛教中,执着,我执,是末那识最大的特性,它执着于过去的种种经验。
我们的忧郁、痛苦、快乐、满足,所谓的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以及人的贪嗔痴慢疑等弱点,都来自于末那识。
每个人的末那识系统中,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扭曲的逻辑与行为模式,
这些扭曲的模式,就像带有偏差色彩的滤镜,把我们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进行了一些改造和扭曲化,所以不同的人,看到的外在人事物就会是不同的。
我们对外界的看法,全都依凭着末那识这个滤镜而改变和活动,依着它而起污染,依着它而清净;当末那识处于清净、明朗的时候,我们对外界的感受都会感觉是美好的。而当末那识染上了偏见、负面等色彩时,我们对外界的感受也是带有负面色彩或是灰暗的。
我们遇到的外界的人事物,真正让我们困扰的并不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于人事物的想法、心态,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人事物,想法心态是不同的,有些人能以乐观、积极、美好的心态面对外界,而有的人以消极、仇恨的心态面对外界。而造成人与人心态差别的原因,就是源于末那识系统里的滤镜不同。
我们一切的修行,都是为了把这个扭曲的模式滤镜给清洗干净,达到[真我] [无染] [清净]的境界,这是所有修行人的终点站。
最后第四个层次,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荣格所说的集体潜意识或原型 ,西方新时代思想称作阿卡沙记录或生命蓝图或生命图书馆。佛教认为阿赖耶识储存了业力的种子,储存了生命的一切资讯和密码,会透过遗传来记录人类累世的记忆。
它深藏在冰山的最底端,是我们人类集体的记忆和意识的传承,是人类心灵最深处,的一个超越所有文化和意识的共同基底,这些是几万年以来人类所共同传承的本能,因为我们所有人之间都是相通的。
比如刚出生的婴儿,其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天真无邪,而是他们一出生就携带着人类过去的各种经验,和意识原型。
我们可以通过催眠,冥想内观来了解自己的末那识及阿赖耶识,并调整自己内在扭曲的模式,破除我执,解除限制性模式,得[大自在]。